第一章王霸之道——英明領導的原則 遠見卓識,明察秋毫(1 / 3)

第一章王霸之道——英明領導的原則 遠見卓識,明察秋毫

智術之士,必遠見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燭私。

——《韓非子·孤憤》

通曉統治術的人,一定是有遠見而明察的人,不明察,就不能洞察陰私。

韓非子認為:英明的領導應該具備遠見而明察的智慧。他說出了成為一個好的領導者應該具備的兩個重要條件。

領導者必須有遠見卓識。一個組織,不管是行政機關,還是企事業單位,如同海上的一艘航船,領導者就是這艘船上的船長,他的任務就是為組織指明發展的方向,領導者應該知道,哪裏有暗礁,哪裏有淺灘,使組織安全快速地行駛在正確的航線上,而且,對於組織要達到的目標有清楚的認識,如果一艘船駛向大海,去追求財富,連方向都沒有,或者隻有一些含糊不清的概念,那麼,組織眼前的行動就失去了根本依據。

為組織的未來設定戰略目標和發展方向是領導者的重要職責之一。所以,領導者必須做到遠見卓識而明察萬物,洞察事態的發展趨勢,提前做好規劃和部署。領導者必須具備洞察力,這種能力包括對事的洞察力和對人的洞察力。對事的洞察力是指領導者對事物的本質及其發展變化趨勢的認識和把握能力。目前,領導者所麵對的組織內外部環境是不斷變化的,能否做出適應環境變化的正確決策,是決定組織存亡和領導成敗的重要因素。而正確決策的前提就是對事物及變化趨勢的準確預測和把握,隻有在此基礎上,才能在環境變化中抓住機遇規避風險,成功地實現組織目標。

對人的洞察力是指對人的思想情緒、目的、願望、能力和個性等個人特征的判斷和分析能力。領導者的主要工作就是通過領導行為對他人實施影響,並通過這種影響來實現組織的目標。因此,實現有效領導的關鍵之一就是合理用人。對人才的合理使用離不開領導者慧眼識人的能力。這是領導者必備的基本素質。

〖〗勢者,因利而製權也。

——《孫子兵法·始計篇》領導者的成功離不開識人用人的魄力和勇氣、戰略的思考能力以及對全局的把握和控製能力,而這些能力都是以其敏銳的洞察力為基礎的。一個缺乏洞察力的領導者既不能正確預見組織及環境的發展趨勢進而製定正確的組織戰略,又不能獨具慧眼識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也就不可能取得成功。因此,領導者要善於觀察,善於從小事、細節來發現問題。

領導者要能判斷趨勢,看對方向,這個方向就是勢。如果能審時度勢,得來全不費工夫。審時度勢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就難了。度勢的關鍵是什麼?是正確的判斷。《武侯兵法》中認為將帥有八惡,而以“謀不能料是非”列為首端,並且在分析對敵作戰時的“機勢”時,主張要審視、掌握“事機”、“勢機”、“情機”,以免“事機作而不能應”、“勢機動而不能製”、“情機發而不能行”而喪失“立勝”的機會,所以,度勢要具備正確的判斷能力,才能夠“伺機而動”、“隨機應變”、“因機而取勝”。

正確的判斷能力來自對三個方麵的把握:一是權衡利弊。《孫子兵法·九變篇》上說:“智者之慮,必雜於利害。雜於利,而務可信也。雜於害,而患可解也。”因此要善於趨利避害,“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害相比趨其輕。”二是分析對比。度勢之前要廣泛收集情報,再以科學的方法、客觀的態度來作對比分析,以決定取舍,為度勢做出正確的抉擇。三是掌握時效。《武侯兵法》上說:“計謀欲密,攻敵欲疾”。度勢運作中應重視爭取時效。“對敵而發”,“懸權而動”,爭取先機。度勢要以深思為準,速決為主,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管理更多的是一種藝術,建立在“眼光”、“遠見”和“直覺”的基礎之上,隻有當藝術、技巧和科學結合在一起的時候,才會出現有效的管理。藝術鼓勵創造性,最終產生“洞察和遠見”的管理者;技巧則以實際的經驗為基礎形成;科學則通過係統分析和評估提供秩序。——管理大師明茨伯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