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王霸之道——英明領導的原則 深藏城府,不露心跡
君無見其所欲,君見其所欲,臣自將雕琢;君無見其意,君見其意,臣將自表異。故曰:去好去惡,臣乃見素;去舊去智,臣乃自備。
——《韓非子·主道》
君主不要顯露他的欲望,君主顯露他的欲望,臣下將自我粉飾;君主不要顯露他的意圖,君主顯露他的意圖,臣下將自我偽裝。所以說:除去愛好,除去厭惡,臣下就表現實情;除去成見,除去智慧,臣下就戒飭自己。
《韓非子》是一部經典帝王書,無時不透露著一股王者氣派。全書緊緊繞著一個主題不變——怎樣治理國家。這是寫給君王看的書,介紹了很多的帝王法術,無非是教君主成為一個英明的君主,君主英明了,國家自然就強大了。所以,現在的一些領導都喜歡讀這本書,其目的不言而喻。
韓非子在《主道》一章中提出:君主要城府深,不表露自己的內心,讓臣下捉摸不透自己,這樣才能看清臣子的真正麵目。君主為何要玩深沉呢?因為人性是自私的、趨利的。“上有好之,下必甚焉”。為了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下屬總是喜歡揣摩上司的心思,並按上司的意願行事。所以信奉“人性惡”的韓非子向當時組織的最高領導者君主提出要求,強調君主要隱藏好惡,不作自我表現。因為君主一旦作自我表現,向人透露了他的喜怒好惡,下麵的臣子為了他們自己的私利,就會用各種方法去包圍他,逢迎他,欺騙他和坑害他。因此,君主必須言行謹慎,高深莫測不露心跡。這樣既能暗中察視臣下,又能防止臣下鑽空子蒙蔽自己。
〖〗大不可量,深不可測,同合刑名,審驗法式,擅為者誅,國乃無賊。
——《韓非子·主道》〖〗〖〗韓非子在《外儲說右上》裏麵講了一個“薛公獻珥”的例子,說明君主深藏心跡的重要性。靖郭君田嬰是齊宣王的相,封於薛地,人稱薛公。他想探知齊宣王打算在十個愛妾中立誰為夫人,又不便明問,就做了十隻玉珥,把其中一隻做得特別精美,一起獻給宣王。這樣,隻要看到最美的玉珥由誰佩帶,就可以知道宣王要立誰為夫人了。
這是一個多麼精明的投機者啊。韓非子用這個故事來說明,君主如果表現出個人的愛憎,臣下就要加以利用而投其所好。這樣,君主就會聽不到不同的意見,了解不到真實的情況而被迷惑。因此,君主要慎言慎行,防止這種情況。
身為領導者,最怕別人一看你的臉色、一聽你的言辭就知陰晴寒暑、雨雪風霜。無論領導一個公司、政黨或是帶兵打仗,最需要的是讓人們摸不透自己的心思。如兵法上說的:兵不厭詐,虛則實之,實則虛之,能而示之不能,戰而示之不戰。如果你不能推行詭道,不懂得心藏九天玄機,你就難以做到藏而不露。這樣便會顯現兩大弊端:一是你的部屬可以洞悉你的心靈,使其可施展反操縱術,把你操縱於手心之中;二是你的觀點、主張、決策、布置很容易被敵人對手掌握,那樣,你就隻有等著葬送自己了。
所以,領導者城府深藏,不僅有利於製下,還可以製敵。在對付敵人方麵,藏而不露的優勢在於,讓敵手充分暴露,並且讓他無法搞清你的意圖。攻之,可乘其不備;擊之,可自由安排。領導者要胸裝九天,城府重重,深不可測,做到這一點,你就抓住了主動權。
當自己的力量處於弱勢,比如兵力還不夠多,黨羽還不夠眾,威望還不夠高如此等等不及別人時,必須韜光養晦,深藏不露,絕不可讓人看出你將有和他分庭抗禮甚至取而代之的苗頭。否則,你羽毛未豐,別人生了殺機,將你剪除,實在是易如反掌。〖〗淺薄而易見,漏泄而無藏,不能周密而通群臣之語者,可亡也。
——《韓非子·亡征》《韓非子·喻老》中講述了一個“一鳴驚人”的故事,說的就是藏匿心跡,相機而動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