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王霸之道——英明領導的原則 深藏城府,不露心跡(2 / 2)

春秋時楚莊王剛登上楚國國君寶座,他也不知有多少人肯給他賣死命,於是來了一個韜晦之計。他不理國政,每天隻知打獵消遣,回到宮中就與宮女日夜飲酒作樂。他還在朝堂門口懸掛一條命令:“有敢諫者,死無赦!”

三年後的一天,一個叫成公賈的人去見莊王,莊王問道:“你來是要喝酒、聽音樂呢?還是有什麼話要對我說?”成公賈回答說:“我不喝酒,也不聽音樂,是來給你說說隱語解悶的。”接下來成公賈給莊王講了這樣一個隱語。他說:“剛才去郊外行走時,有人對我說了這樣一個隱語,我不明白,想告訴大王。那隱語說:有隻大鳥,身披五色花紋,棲息在楚國的高坡上已有三年,不見它飛,也不見它叫,不知這是什麼鳥?”

莊王回答說:“我明白了,這不是凡鳥。三年不動,是在決定誌向;三年不飛,是在生長翅膀、積蓄力量;三年不叫,是在觀察周圍情況。此鳥不飛則已,一飛衝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其實,莊王聽懂了成公賈的隱語的含義,他的回答是在表白自己。

原來,楚莊王即位時年紀很輕,尚未成年。他的兩位老師鬥克(又名子儀)和公子燮擁有很大的權力,並結夥作亂。莊王即位後,他們假傳王命派令尹子孔和大師潘崇出兵作戰,而當子孔、潘崇出征後,他們又將子孔、潘崇兩家的財產分掉,並派人刺殺子孔。當陰謀敗露後,鬥克和公子燮挾持莊王出逃。莊王在廬地獲救後才回到國都親政。在這種形勢下,莊王隻有以不飛不鳴作掩護。如今羽翼已逐漸豐滿,所以,莊王接著對成公賈說:“我知道做什麼了,你等著看吧。”

第二天,莊王上朝理政,提拔了五個有才德的官吏,懲辦了十名為非作歹的贓官,百姓歡欣鼓舞。接著,莊王又發布號令,派鄭公子歸伐宋,派藥賈進攻晉軍,以解救鄭國的危難。結果都告捷而還。鄭公子歸戰勝了宋人,抓獲了宋國執政華元,還打敗了晉軍,俘獲了晉軍將領解揚。從此以後,楚國日益強大,莊王也開始準備爭霸中原,後來一舉成為“五霸”之一。

楚莊王不肯過早暴露自己,是為了目的能最終實現。當他成事之後,敢於公開問鼎,因為已無人能改變他的霸主地位,再也不必行韜晦之策了。為此,是否行韜晦之策,隻是對自己所處形勢作分析後的結論。〖〗清朝的雍正帝胤禛城府很深,把自己隱藏得很好,為了皇位不擇手段。別人不知他心裏在想什麼,每一步都步步為營,給人一種捉摸不透的感覺。〖〗〖〗深藏不露是主動避正邪之變、利害之衝,耐心等待時機,相機而動的一種生存策略。這種策略非常重要,否則,勇往直前可能會使自己搞得人仰馬翻,隻有靜觀時變、養精蓄銳才是根本之變。

當年劉備寄曹操籬下,青梅煮酒論英雄之際,你道一個雷鳴電閃果真能嚇得劉皇叔酒杯掉落?這也不過是劉備藏鋒隱芒的一種表演罷了。設若此刻曹操看出端倪:此公日後將割據蜀國與我一爭高低,那劉備死在臨頭了。

藏而不露的根本目的不在藏而在露,你必須看準時機,在該露的時候毫不猶豫,立刻脫穎而出。當然,在藏的時候,並非被動地四處躲藏而是藏中有露,時而藏時而露,神龍見首不見尾,這樣才能保證他日時機一到,你能一出必成。

武則天初期攝政時,在高宗麵前將其目的深藏不露,而在文武大臣那裏已經顯示了她的執掌政權的實力,所以日後她能一舉成功取高宗而代之。藏與露的時機實在難以掌握,何時藏拙,何時露芒,沒有一定之規可循,隻有相機而動,適時而出,才是最好的抉擇。〖〗城府深向來多是貶義,給人的感覺是詭、謀,深隱難測,難以信任。其實城府深和人根本壞是兩回事,城府深是代表這個人機警、聰明、心思細密,情商高的人城府深。當官的人需要城府深,穩重、成熟、權威,這是職位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