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王霸之道——英明領導的原則 掌控全局,分權管理(1 / 2)

第一章王霸之道——英明領導的原則 掌控全局,分權管理

人主之道,靜退以為寶。不自操事而知拙與巧,不自計慮而知福與咎。是以不言而善應,不約而善增。

——《韓非子·主道》

君主治理的原則,以靜退為貴。不親自操持事務而知道臣下辦事的拙與巧,不親自考慮事情而知道臣下謀事的福與禍。因此,君主不多說話而臣下就能很好地謀事,不作規定而臣下就能很好地辦事。

韓非子指出,英明的君主能夠掌控全局,而不是事必躬親。做帝王的明白這一道理,就會把不是自己的東西化成自己的東西來支配使用,善於這樣做,才算真正懂得了君道。

三國時代的魏國人劉邵在《人物誌》中說:“一個官員的責任是以一味協調五味,一個國家的統治者是以無味調和五味。大臣們以自己能勝任某種工作為有才能,帝王卻以會用人為有才能。大臣們以出謀劃策、能言善辯為有才能,帝王以善於聽取臣民們的意見為有才能。大臣們以能身體力行為有才能,帝王以賞罰得當為有才能。最高統治者正是因為不必事事精通,不必事事躬親,所以才能統帥眾多有才能的人。”

西晉哲學家傅玄說:“能讓士大夫忠於職守,服從命令,讓諸侯國的君主守住自己的土地,讓朝廷三公總攬天下大事,那麼天子就可以優哉遊哉地坐在那裏統治天下了。”這個秘訣是什麼?看看堯、舜怎樣坐天下就明白了。

在堯的時代,舜作司徒,契作司馬,禹作司空,後稷管農業,夔管禮樂,垂管工匠,伯夷管祭祀,皋陶判案,益專門負責馴化用於作戰的野獸。堯不管具體的事,悠悠然地隻做自己的帝王。那麼,這九個人怎麼會心甘情願地做臣子呢?這是因為堯懂得這九個人的才能和長處,然後量才使用,而且讓他們每個人都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業。堯因此而統治了天下。〖〗唐代研究王霸之術的趙蕤在其《長短經》(又名《反經》)中說:鼓不幹預五音,卻能作五音的統帥。掌握了君道真諦的人,不去做文武百官各自負責的事情,才可以成為國家的最高統治者。

有的領導手下有很多人,事務繁多,時間總是不夠用,如何才能管過來?其實,掌控全局不一定要控製每一個人或每一件事。很多時候,真正起作用的就是那幾個關鍵人物,隻要控製住這些關鍵人物,你就等於控製了全局。

英明的領導人都善於利用少數人去控製多數人,這是他們獨到的禦人方法。很多時候,真正起作用的隻是幾個少數人,我們在工作中應當讓少數幾個人控製去大多數人,這樣可以形成分層、分級管理,減輕自己的負擔,使整個組織運轉有序。

所以,領導者善於授權很重要,授權是領導從繁雜的工作中得到輕鬆的法寶。如果你不想讓下屬把你看成權力的“守財奴”,如果你不想事必躬親以至於積勞成疾,就必須授權。學會領導的分身術,你不僅可以輕輕鬆鬆地當你的領導,更重要的是讓下級感激你的重用,讓他為你創造更多的價值。

授權是現代領導的分身術。領導有各種各樣的重要選擇,其中就有什麼事該親自處理,什麼事可以讓別人去辦,以及選擇什麼人代表自己辦事。管人既要授職更要放權,這是領導工作的需要。現代化領導麵臨政治、科技、經濟、社會協調等千頭萬緒的工作,即使你有天大的本事,但光靠自己一個人是絕對不行的,必須依靠各級各部門的集體智慧和群體功能。這就要根據不同職務,授予下屬以職權,使每個人都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各行其權,各得其利,職責權利相結合。這就能使領導者擺脫事務,以更多時間和精力解決帶有全局性的問題。

授權的方法有四點:

一是授權者要注意激發受權者的責任感和積極性。授權的目的是要下屬憑借一定的權力,發揮其作用,以實現既定的領導目標。但如果受權者有權不使,或消極使用權力,就不能達到這個目的。因此必須製定獎懲措施,對受權者進行激勵,引入競爭機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