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集團內部的人打交道,在製度層麵,即原則問題上,他從不讓步。張本正認為,規章製度製訂出來,老總尤其要全力保障它的實施和生效,否則就形同虛設。對於不涉及原則的問題,則放手讓員工去幹。
張本正常對集團各級管理人員說:“公司裏凡是你們能解決的事,我張本正絕不去幹,不打‘雙打’。企業家是要‘抓大放小’的,不可能什麼都管死,因為很多事情可能員工的決策比你的決策會好得多。所以我是個既忙又不忙的總裁,我隻管原則問題,不管一般問題;要說我忙,我一天到晚沒事幹;要說我閑,我一刻不停在想著那些大事:抓大紫光,謀大戰略,求大發展。”
〖〗是故知人者,主道也;知事者,臣道也。主道知人,臣道知事,毋亂舊法,而天下治矣。
——(漢)劉向《說苑·君道》〖〗〖〗張本正最怕的是集團裏總裁幹副總裁的活,副總裁幹總經理的活,總經理幹經理的活,經理幹普通員工的活,普通員工就沒活可幹了。這是一種人力資源的浪費。最理想的狀態是,每一級都發揮潛力,經理能幹總經理的活,總經理能幹總裁的活,這樣往上走,企業才最有希望。
荀子和劉向都提出過“知人是君道,知事是臣道”的思想。教導領導們要發揮人才的作用,不要小大不捐,事無巨細都要一個人去完成。所以說,會辦具體事的人隻是辦事的人,而會使用人的才是真正的領導者。
楚漢相爭的初期,劉邦和項羽的實力差距太大了,劉邦之所以能打敗項羽而得天下,關鍵就在於他善於用人。他的才能比不上蕭何、張良、韓信等人,但他隻要有一樣才能就足夠了,那就是用好蕭何、張良、韓信這些人。漢高祖說:“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我不如張良;定國安邦、安撫百姓、供應軍需、保證糧道暢通,我不如蕭何;統領百萬大軍,戰必勝,攻必克,我不如韓信。這三個人都是人之精英。但我的本領就會使用他們,這就是我奪取天下的原因。”成就事業者不但要重視人才,更要善於統馭人才,從而使他們有機組合,提高他們的凝聚力,增強自己的實力,成就功業。〖〗夫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扶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人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得天下。
——《史記·高祖本紀》荀子說:“做帝王的,射箭要想百發百中,自己射就不如用後羿;要想駕車馳騁萬裏,就不如用王良;治國要想一統天下,就不如任用賢能之人。這樣做省心省力,所取得的成就卻極大。”領導者是元帥,不需要去衝鋒陷陣,但要學會選好兵,用好將。這樣的兵和將在你身邊越多,那麼你的發展就越沒有限製。事業要發展,必須要用人得當,沒有人才的保障,就不可能一步一步把事業推向壯大。
現代的領導者需要從韓非子《主道》中領悟領導有方與用人得當的智慧。有些領導在工作中喜歡大包大攬,希望公司裏的每一件事情都經過他的努力,都能夠順利地完成。但事實上,這種願望是好的,但結果卻常常不如所願,甚至會適得其反。 軍隊裏的元帥和將領是不會親自衝鋒陷陣的,他們的才能在於調兵遣將,運籌帷幄。而現代企業的領導也沒有必要事必躬親,但必須具備使用人才、調遣人才的能力,讓下屬在工作中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這樣,企業才能永遠充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