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卡爾的成長過程中,卡爾就非常在意他內心世界的變化,其目的就是為了使他養成良好的性格。卡爾還注重用各種方式培養他的品性,因為卡爾認為一個人的成功與否不光在於學識和能力,性格往往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
在小卡爾3歲時,他的一位親戚來家作客,他帶來了小卡爾的小表妹。起初兩個孩子在一起相處得非常好,畢竟他們年齡相仿,又是早有耳聞的姐妹,所以在一起很投緣。可是,兩三天後,他們之間就產生了矛盾。
有一天他們在外麵的院子裏玩,小卡爾用那些木塊搭建房屋,小妹妹也在興致勃勃地給他幫忙。
小卡爾像工程師—樣,指揮他的表妹做這做那。開始一切都很正常,可是後來小表妹就不言聽計從了。她要把一塊圓木放在小卡爾沒有指定的地方,這樣他們就僵持起來。小妹妹把木塊放上去後,小卡爾一定要把它拿下來,兩人誰也不肯妥協。這樣你來我往地好多次,最後終於吵了起來。
卡爾和親戚聽見他們的爭吵,趕忙跑了出去。小卡爾生氣地坐在地上,而小表妹在那兒傷心地哭泣。
“小卡爾,怎麼啦?”卡爾厲聲地責問。
“她不聽話。”小卡爾說道。
當明白事情的真相後,卡爾就說:“小卡爾,你比妹妹大,就應該讓著她。那塊圓形木塊放在那兒不是挺好嗎?”
“不,那樣不好看。”小卡爾堅持說。他說完就一腳把未搭建完的小房屋踢翻,然後就快步走向房間,頭都沒回。
小卡爾從未這麼任性過,也從未發過這麼大的脾氣,所以他的舉動令卡爾很吃驚。麵對這樣的情況,他並沒有發怒,也沒有立即去理會自己的孩子,而是把小侄女抱了起來。
晚飯的時候,卡爾特意把孩子和小侄女安排坐在一起。
“孩子,你今天為什麼那樣對待妹妹呢?”父親問小卡爾。
“我也沒有對她不好,隻是她不聽我的話啊。”
“她一定要聽你的話嗎?”卡爾問。
“因為她不懂,而我很精通搭建築。”孩子回答。
“妹妹在搭房子時搗亂了嗎?”父親問。
“沒有。可是我認為那塊圓形木塊放在那兒不好看。”孩子回答。
“可是你想過妹妹那樣做的原因嗎?”父親問。
“沒有。”
“我認為,妹妹所以那樣做是因為她覺得那樣好看。”
“可是——”
“小卡爾,你平時一個人搭建築的時候,我們都沒有管你,是你自作主張。可是今天不一樣,既然妹妹也在參與這件事,你就得給她發揮想象力的機會。”
“我……”
“今天你和妹妹在一起,不僅應該玩兒得很高興,而且還要充分發揮你們兩個人的能力去把房子搭得更好。你要記住,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隻有集合許多人的力量,事情才能做得完美。妹妹有些地方不會,你應該耐心地教她,而是不胡鬧。你想想,如果你有什麼地方不懂,而我不是耐心地指導你卻是對你發脾氣,你能接受嗎?”
小卡爾聽後一言不發,但父親知道他已經領會了自己的意思。
第二天,小卡爾和小表妹又在一起愉快地玩耍,並且他們合力搭起了一座極為壯觀的“宮殿”。
不少父母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卻發現他們越大越不聽話。在卡爾看來,這雖然是孩子越來越獨立的表現,但是如果管教不力,他們就很可能形成各種各樣的不良習慣,甚至成為“惡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