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全麵發展孩子身體、品德、才能 3?培養孩子的同情心(1 / 1)

十、全麵發展孩子身體、品德、才能 3培養孩子的同情心

讓孩子參加勞動,了解勞動的艱辛、財富來之不易。可讓他們參觀農民和工人的勞動,適當參加一些簡單勞動,體會勞動成果來之不易。卡爾·威特也倡導要讓孩子知道獲得一點報酬是多麼的艱難,並盡量教他們珍惜勞動果實。卡爾教育小卡爾花錢要買一些可以永久發揮作用的東西,不去買那些沒有意義的東西。但有時卡爾提醒小卡爾,在節假日給朋友和窮人家的孩子買點禮品,卻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每當附近的人們遇到什麼天災人禍等不盡人意的事,卡爾都會帶著小卡爾前去看望那裏的人們。小卡爾也總會拿出自己平時積攢的錢來慰問受災者。這時,卡爾總會加上幾句表揚的讚語:“小卡爾,你做得很好,盡管你的禮物不多,但卻可以給人以溫暖。”

“每個星期,小孩都會數數自己手裏攢了多少錢。”芝加哥猶太兒童早期教育中心主任南希·曼尼維斯說,這些錢可以被捐出來做慈善活動,或者為貧困的兒童買點東西。而後,家長可以提一些簡單的問題,比如,“我們要怎麼幫助這些貧困的人?”或者問問他,如果有5個一毛錢的硬幣,他願意拿出多少個捐給慈善機構或放到存錢罐裏去。

從小卡爾小時候起,卡爾經常用《聖經》裏的故事來教育他,他對於《聖經》裏的人物和故事都很熟悉。所以每當卡爾小卡爾:“《聖經》裏的某某人在這種情況下是怎麼做的”時,他就能立刻反應過來,或者努力做好事,或者停止做壞事。

在卡爾看來,能否同情和關心別人,關係到一個孩子將來能否被社會所接受,所以這點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如果想要孩子長大後具備同情心、愛心,就必須從小就不失時機地開始對他們加以培養。

卡爾夫婦非常重視對孩子的性情教育。為了防止孩子變成一個自私自利的人,小卡爾的母親在小卡爾隻有兩歲多的時候,就開始教他心疼媽媽。她教他在媽媽生氣時為媽媽消氣;媽媽生病時給予媽媽體貼,為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這些教育很有效果,卡爾夫婦成功地培養起了孩子的同情心,使他對別人的情感和思想非常敏感,從而為他人減輕痛苦,替他人分憂。他周圍的人都喜歡與他交往,因為他們能明顯地感受到小卡爾的純真情感。

一次,小卡爾的錢少了許多,卡爾發現後感到非常奇怪,因為孩子一貫不亂花錢,而且一旦需要開支,無論是買書還是買學習用具,都會告訴父母,並且征求他們的意見。

為此,卡爾就問他怎麼忽然“消失”了好些錢,他則告訴了父親一件令人感動的事。

原來,孩子認識了一個小朋友,名叫豪斯,他是一個農民孩子。豪斯喜歡學習,可是家境貧寒,沒有得到受教育的機會。或許是天生的緣故吧,豪斯卻對書充滿濃厚的興趣。孩子告訴卡爾,他們的交往源於書本。一天,小卡爾捧著心愛的書坐在田野的一塊石頭上看。正當看得津津有味的時候,他發現有人躲在自己的背後,這個人就是豪斯。

豪斯坦白地告訴小卡爾,他也很想看書,可是家裏根本沒有這些對他來說很奢侈的東西。他很想知道書裏講的故事。小卡爾的玩伴不是很多,所以那天他就像遇到了知己,給豪斯講了許多書中的知識。

豪斯也給他講自己的生活和家庭。他的父親是個非常勤勞的人,整日辛勤地勞作,為了家庭付出了一切。他的母親很善良,雖然沒有受過教育,但她希望豪斯能成為有作為的人,她教育豪斯要勤勞、向善。她常因為缺少良好的條件,不能讓孩子去讀書學習而黯然淚下。

豪斯告訴小卡爾說他非常羨慕小卡爾所擁有的條件,因為他有書和學習用具。如果他也有這樣的條件,自己也一定會為成為一個有知識有作為的人而努力。

小卡爾為之深受感動,他立刻跑回家拿了一些紙和筆,並在自己的積蓄中拿出了20戈比給豪斯。

他對豪斯說:“這是我給你的幫助,盡管微不足道,但也是我對你的一點心意。但願你能從現在開始好好地學習,上帝是不會辜負你的願望的。”

後來,豪斯的父親帶著他親自到卡爾家來道謝。他說:“卡爾先生,您的孩子像天使一樣,他把愛給予了我的孩子。真令人羨慕啊。願上帝為他賜福。”

卡爾給小卡爾錢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懂得學習的好處,同時培養他的善行。讓他從小就知道自己可以去幫助他人。

為了鼓勵孩子學習,卡爾的做法有時候非常天真。當他看完或譯完一本書時,父母都會興奮地起喊著作者的名字,如:“荷馬萬歲”、“維吉爾萬歲”等。他母親聽到後,也會參加進來為他們祝賀。

孟子說:惻隱之心,仁之端也。對於孩子富有同情心的行為和表現,家長應及時予以肯定,使孩子的同情心日益穩固和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