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斯特以自己的大方換來那些孩子的“尊重”,很快他就成了他們中的老大。他們聽候他的調遣,對他唯命是從。這使得恩斯特產生錯覺,以為自己有獨特的魅力才會支配別人,他根本搞不清事實背後的真相。
恩斯特在與這些孩子的交往中,也漸漸發現了金錢的魅力,於是當有的孩子不能為他所左右時,他就花錢買通別的孩子去打他。時間一長,他變得蠻橫無禮,冷酷凶殘。一次,一個農夫因不小心在路上撞了他一下。他就命自己的手下對那個農夫實行報複。農夫被那些孩子團團圍住,並被打得頭破血流,而且還恐嚇他說不準張揚此事。
愚昧的恩斯特並不知道,那些孩子成天與他為伍,隻是為了從他那裏得到好處罷了,並沒有什麼真心。他們引誘恩斯特參予賭博,並用事先的布局贏他,還用其他的卑鄙手法騙他的錢。可是他對此沒有絲毫察覺,還為他們能給他提供新的“遊戲”而感到高興呢。因為有的是錢,所以他對輸錢也就無所謂。
可想而知,這種“風光”的童年能學到什麼東西呢,學習成績又會是怎樣呢?他隻能從吃喝、打架和賭博中尋找樂趣,學習對他來說隻是一種形式罷了。他根本不可能嚐到學習的快樂,也沒法領略知識帶來的喜悅。他認為學習無用,每當看書時他就會覺得頭痛,而隻有和那些孩子在一起胡鬧時他才會興趣盎然。
人們很難猜測出恩斯特的將來的命運會是什麼樣子,他很快就因為放縱而嚐到了苦頭。他的惡劣行為漸漸被他父親有所耳聞,那位被打的農夫向他父親告了一狀。父親氣憤之極,將他痛打一頓,並且不再為他提供任何零用錢。這樣一來,他就變成了一個“窮光蛋”。
後來,恩斯特在一次賭博中把剩下的錢輸得一幹二淨。他隻好向別的孩子借錢做賭本,可是那些孩子翻臉了。他們告訴他:“你現在不名一文,就別再玩兒了。”“我們知道,你已經再得不到你父親給你的錢了,你怎麼還我呢?”
恩斯特氣憤至極,他萬萬沒有想到自己平時的“好朋友”,忽然之間麵目全非。於是他們爭吵起來,並大打出手。他的“朋友”們圍著他,讓他吃夠了苦頭,其中一個孩子還用一塊石頭砸破了他的頭。
從恩斯特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孩子能否健康成長與父母有多麼大的關係啊。優越的家庭環境使恩斯特的學習條件首屈一指,他原本能夠成為一個熱愛學習的好孩子。但他沒有利用好自己的條件,為自己的惡行付出了代價。卡爾認為,這個責任完全應歸咎於他那個愚蠢的父親。
卡爾曾經把這件事講給小卡爾聽。孩子當即就表示出氣憤,說這樣的兒子和這樣的父親都是魔鬼製造出來的。並向卡爾保證,自己一定要好好地利用好零花錢,做一些有意義的事,並表示為有卡爾這樣的父親而感到幸運和驕傲。
過早錯誤地理解錢的功能,很容易使孩子對錢的認識走向極端,導致孩子以為錢是那種萬能的東西,產生了金錢至上的錯誤認識,這隻會對孩子產生不良影響。當孩子遇到挫折和失敗時,總以為用錢就能解決,隻要有錢就可以搞定,當然也無所謂學習啊努力之類的。因此有了花錢雇同學做作業、考試的事情發生。所以,家長一定不要用錢來鼓勵孩子,防止孩子養成“有錢就有一切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