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求學之道 學習的態度決定一切
“不恥下問”,是說不但虛心向比自己低下的人求教,而且不以虛心求教為恥。這是一種好的學習態度,在現今社會,更是我們值得推崇的學習態度。
自古以來,有成就的讀書人談起他們的經驗,受過教訓的敵人講起他們的教訓,往往都會談到“不恥下問”。我國南北朝時傑出的農業學家賈思勰,一生孜孜不倦,刻苦攻讀,知識淵博。他的《齊民要術》聞名於世。但是,這樣一位有學問的科學家,還向當時被一些人認為最低賤的農夫求教。一些人知道了這件事,就冷嘲熱諷地說:“赫赫有名的賈思勰,怎麼還向羊倌求教,豈不太失體麵了嗎?”但是賈思勰不在意,堅持像小學生那樣,拜能者為師。
“不恥下問”,孔子的這種學習態度對後世文人學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一個聰明人是不大好學的,而且聰明的人往往以為自己的學問夠了,尤其我們現代人,極易犯這個毛病,好像自己什麼都懂;而且現代人犯一個更大的毛病是地位越高了,好像自己的學問也隨之越高深了。於是,不光自己不學習了,而且更不會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請教了。
有一個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成為學曆最高的一個人。有一天他到單位後麵的小池塘去釣魚,正好正副所長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釣魚。他隻是微微點了點頭,心想這兩個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不一會兒,正所長放下釣竿,伸伸懶腰,蹭蹭蹭從水麵上如飛地走到對麵上廁所。博士眼睛睜得都快掉下來了。水上漂?不會吧?這可是一個池塘啊。正所長上完廁所回來的時候,同樣也是蹭蹭蹭地從水上漂回來了。怎麼回事?博士又不好去問,自己是博士啊!過一陣,副所長也站起來,走幾步,蹭蹭蹭地漂過水麵上廁所。這下子博士更是差點昏倒:不會吧,到了一個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博士也內急了。這個池塘兩邊有圍牆,要到對麵廁所非得繞十分鍾的路,而回單位又太遠,怎麼辦?博士也不願意去問兩位所長,憋了半天後,也起身往水裏跨,心想:我就不信本科生能過的水麵,我博士不能過。隻聽“咚”的一聲,博士栽到了水裏。兩位所長將他拉了出來,問他為什麼要下水,博士道:“為什麼你們可以走過去呢?”兩所長相視一笑:“這池塘裏有兩排木樁子,由於這兩天下雨漲水正好在水麵下。我們都知道這木樁的位置,所以可以踩著樁子過去。你怎麼不問一聲呢?”
“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其善者而從之。”每一個人都有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成績和學曆隻能代表過去,隻有學習才能代表將來。隻有重視學習的人,才能積累更多的經驗,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少走彎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隻有放下麵子,虛心向看起來比自己學曆低的人學習,才能不斷地進步,少走彎路。
對於現在每一個職業人士來說,學習是開發內在的潛力,你從工作中學到的,比眼前得到的報酬更可貴。你從工作中學到的越多,賺的越多。從工作中學習的人,等於別人付錢讓他上學。如果不努力向周圍的人學習,你就很有可能放棄了升遷或更好的工作機會。
學習的目的不是把知識裝在大腦裏等它老化,也不是用來向別人炫耀的資本。讀萬卷書,行萬裏路。知識必須經由行動才能產生力量,才能變成生產力,才能吸引更多的知識。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企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表現為員工素質的競爭,隻有具備高素質的人,才能成為高素質的企業。而員工的高素質,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學習能力。從這一意義上說,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企業競爭的實質是學習能力的競爭,企業競爭唯一的優勢是來自比競爭對手學習得更快的能力。而這種能力並不是一朝一夕能達到的,重要的是,要有一個端正的學習態度,這樣我們才能比對手學得更多,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