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言行之道 行動的意義勝於一切
在這段話裏孔子是在講做人的道理,我們現代常引用來作為自己座右銘的,要數“敏於事而慎於言”這一句了,就是告訴我們要嚴謹慎重地說話,勤奮敏捷地行動。
孔子這樣說,顯然是很重視行動的價值和意義的,因為沒有行動,一切言詞都是空洞的。成功者的路有千條萬條,但是有一條路卻是每一個成才者的必經之路。這就是行動,行動勝於一切。隻要一息尚存,隻要“現在就去做”的念頭從你的潛意識閃到意識裏時,你就要立刻行動。人生最昂貴的代價之一就是:凡事等待明天。“明日複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明天永遠都不會來,因為來的時候已經是今天。隻有今天才是我們生命中最最重要的一天;隻有今天才是我們生命唯一可以把握的一天;隻有今天才是我們可以用來超越對手,實現目標的一天。不要把希望寄托在明天,希望永遠都在今天,希望就在現在。比爾·蓋茨說:“想做的事情,立刻去做!當‘立刻去做’從潛意識中浮現時,立即付諸行動。”從小的事情開始,立即去做!養成習慣,機會出現時,你就能立即行動。
常有人這麼說:“成功開始於想法”。但是隻有想法,卻沒有付出行動,想法永遠都隻是想法,不會成為現實。一個業務員要成功,必須拜訪無數的客戶。如果不知道頂尖的業務員,一天拜訪多少個客戶,那麼你就沒有成功的機會;如果你無法付出頂尖業務員所做的行動,你就無法提高成績。成功的人永遠比一般人做得更多。當一般人放棄的時候,成功的業務員會找尋下一位顧客;當顧客拒絕他的時候,他會去找尋如何自我改進的方法,以及顧客不購買的原因。他們永遠都在不斷地改善自己的行為、態度、舉止和自己的人格。他們總是在探索顧客的心理中的追求。總是希望下一步活動會產生更大的行動力,滿足顧客的一些需求,他們永遠在行動中。
相比之下,有些人飽食終日、無所事事、不學習、不創造,每天在抱怨、麻木、頹廢中度過。他們哪來收獲呢?一個成功者從來不拖延,也不會等到“有朝一日”再去行動,而是今天就動手去幹。他們忙忙碌碌,盡其所能幹了一天之後,第二天照樣接著去幹,不斷地行動,直到成功。有些人總是喋喋不休地大說特談他以前錯過了多麼好的成功機會,或者正在“打算”將來幹多麼大的事業。失敗者總是考慮他的那些“假若如何如何,我就會……”所以總是以失敗告終。怨天尤人不會改變命運,隻會耽誤我們的時間,使我們沒有時間去取得成功。幸運不是偶然的,隻要勤奮工作,專心致誌去做好你現在的工作,堅持下去直到把事情做好,便能迎來成功的碩果。
請你養成習慣,先從小事上練習“現在就去做”,這樣你很快便會養成一種強而有力的習慣,在緊要關頭或有機會時便會“立刻掌握”。如果你有個電話應該打,可是你總是拖拖拉拉,而事實上你已經一拖再拖。如果這時那句“現在就去做”從你的潛意識裏閃到意識裏,你就該毫不遲疑地開始行動。或者,你把鬧鍾定在早上6點,可是當鬧鍾響起時,你卻睡意正濃,於是幹脆把鬧鈴關掉,倒頭再睡。如果這種情況繼續下去,你將來就會養成習慣。假使你的潛意識把“現在就去做”念頭閃到意識裏,你就不得不立刻爬起來,那麼你就真地戰勝了人性的弱點,長期堅持下去,你就會養成“現在就去做”的習慣。
革命先驅李大釗曾經說過:“凡事都要腳踏實地去做,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而唯以求真的態度做踏實的工作。以此態度求學,則真理可明,以此態度做事,則功業可就。”
我們每一個人都可能有輝煌的夢,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為自己的一生書寫輝煌,這是為什麼呢?當然,其中的原因很多也很複雜,也許很難一下說得清。但是,行動是其中極為重要的一個要素,沒有行動就沒有成功,更不可能輝煌。有的少年朋友想得很多,卻不愛把這些想法與行動結合起來。結果,美麗的夢幻成了肥皂泡,一觸即破,自己也成了好高騖遠、眼高手低的庸才。事實上,每一位成才者都為自己的夢付出過艱辛的勞動。徐悲鴻的畫是我們大家都熟悉的。他那勾勒得栩栩如生、呼之即出的《奔馬圖》成為現代美術史上的珍品,無疑他是成功的。錢學森成為中國航天事業的理論奠基人,被選進《世界級科技與工程名人錄》。無疑,他的一生也是相當輝煌的。但是,你知道為了這份輝煌,他們付出了多少勞動嗎?徐悲鴻臨摹了多少年中外名家大作?錢學森為了精通數學、物理學、空氣動力學、係統工程學等理論,整整用了多少年時間?無數個春夏秋冬,數不清的清晨和黃昏,他們都在行動著,為理想而作。我們知道,路需要一步步地去走,飯需要一口口地去吃,縱使你有再燦爛的夢,也需要從邁步開始。如果你已經發現了自己的目標,有了自己的夢,那麼就從現在開始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