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教育之道 教學重在啟發(2 / 2)

20世紀20年代,魯迅先生給大學生講《中國小說史略》中的《紅樓夢》專題時,問學生:“你們愛林黛玉嗎?”當時許多學生不加思索地回答。其中卻有一個學生反問道:“周先生您愛不愛?”這時魯迅毫不遲疑地問答:“我不愛。”那個學生又追問一句:“為什麼不愛?”魯迅說:“我嫌她哭哭啼啼。”在這裏,學生有問,教師有答,既不計較提什麼問題,又不計較提問時的態度。魯迅先生就是這樣積極鼓勵學生多提問題的。可見魯迅先生非常重視啟發式的教學法。也正因為啟發式教學法是教學的通律,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教育者都十分推崇。

啟發式教育,可以調動學生思維,激發其學習熱情,培養獨立思考能力,促進個性發展。然而,怎樣才能更好地運用啟發式教育法,以便在教育教學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首先,將所要傳授的知識點進行分析歸納,教師要吃透教材,精心備課。這樣,在教學設計上才能有的放矢。實施啟發式教學法,應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結合課題進行案例分析,把研究性學習的方法貫穿在專業課程的教學中,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做到人人都能動手參與,在親身實際操作過程中得到啟發和領悟,進而使學生操作技能的訓練和掌握得到加強。第二,要將主動權交給學生。啟發式教育特別注重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可以自由發表意見,對有見地的學生發言要充分肯定,鼓勵創新思維,鼓勵個性發展。對理解有失偏頗甚至理解錯誤的學生,不要挫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要給以鼓勵,給予正確引導。第三,教師對所提問題在學生討論、辯論的基礎上要給予正確的歸納總結,重要問題要給予科學闡釋,讓學生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第四,要寓教於樂,讓學生學得輕鬆,學得快樂。這就要求教師對整個教學過程要進行藝術性設計,諸如在案例教學、場景模擬、教師語言等方麵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尤其在怎樣營造一個和諧寬鬆的課堂氛圍,讓學生都懷著輕鬆愉快的心情主動參與學習,教師要潛心研究,做好課堂教學策劃,努力創造出一個愉快和諧的課堂環境,這樣就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專業知識和表現能力的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第五,“要允許學生不懂”,這是葉聖陶先生提出來的,葉聖陶先生主張“一課一得”,一堂課學生學習上有收獲,能理解一個問題、明白一個道理、掌握一種方法,這堂課就是成功的。葉聖陶先生說:“教就是為了不教”。進行啟發式教學正體現了這一思想。教師教學不是為了把某個問題的答案告訴學生,而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自學能力,把開啟知識寶庫的鑰匙交給他們,讓他們以後在沒有教師的情況下,也能打開知識寶庫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