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前路渺渺(1 / 3)

胤禩一怔,雖然還是沒什麼表情,但方才正在醞釀的話都說不出口了。

胤禛看了一圈,這裏沒人替他挪團凳,隻得拿袖子拂了拂方才有人坐過的地方,才肯屈尊坐下。

胤禩沒吭聲。

胤禛:“你福晉早年看著還是個知事的,這些年越發不懂體恤你的難處。”打擊情敵要無時無刻,抓住一切機會。

胤禩想說一句“不怪她”,但這幾日他的確被逼得夠嗆,不得不忍受各種規勸和哭泣,也頭疼得厲害,於是他就沉默如金了。

胤禛見弟弟沒頂嘴也沒替那個女人說話,心頭一喜:“我方才都聽見了,也盡知你難處。先前不過來,是我一時計較得失太過。”

胤禩不是捉著別人短處就不肯鬆口的人,但那更多是因為他從未要求過旁人的忠心與誠意。

但,胤禛不一樣。

這人曾經同他耳鬢廝磨情意綿綿,連弘暉都有了,可想想這些日子這人不聞不問的做派,就灰心得很。

是不是你樂意的時候什麼話都敢說,一不順著你的意思,別人就都該死一死?

連緣由都不問,就把弘暉接了回去。他也是男人,也有自尊,做不出趕著上門解釋的事情。

胤禩不吭聲,胤禛隻好繼續說軟話:“你這樣忍著不肯吃藥,是不是也怕傷了他?”

胤禩不知道該不該接口,有時候胤禛就像很懂自己,有時候,他完全就是一個人自說自話,全然不顧旁人的心情。

套用一句後世的話,胤禛這種情況可以概括為:當你想和他談感情的時候,他同你說政事;當你想和他說政事的時候,他同你談感情。

胤禛還在往下說:“你總是嘴硬心軟,這樣繃著,哪個人會念著你的好?你一個人要護著所有人,可世事哪裏能盡如人意?”

胤禩聽到這兒,隱約覺得有些熟悉的感覺,像是這個人又變回早年那個看透了很多事,對自己耳提麵命嘮嘮叨叨的哥哥。

一句“你總是嘴硬心軟”,是知他懂他數十年的人會說出來的話。外頭的人誰不讚他一句“寬和待人”,可四哥偏偏鐵口直斷說“哪個人會念著你的好”。

胤禩嘴唇動了動,神色終於軟下來:“我從未想過要他們念著誰的好。他們要來,便來;不敢來,我也不惱。”

胤禛還在琢磨這話裏的禪意,便聽那人又道:“我也不過順勢而為,懶得步步為營。四哥早年也說過,讓人尋不出錯的人,才最容易被人忌憚。”

胤禛噎住,老八總愛這樣曲解朕的意思。

他忍不住指出眼下最大的禍患:“別拿我的話做借口,我是教過你,你可以自汙,但必須尋一個不傷筋骨的由頭。譬如像老三那樣貌似一心隻在古籍編撰上,又譬如老五的不善言辭,或者老七的孤僻怪異。但你現在給自己扣的什麼帽子?是結黨啊!你想過皇阿瑪他會如何應對?”

胤禩沒有立時開口,不過總算覺得和哥哥能在同一個思路上談話了。

他等著胤禛冷靜一些之後才反問“那又如何?五哥七哥雖衣食無憂,難保他們也是步步為營。我這裏,便是閉門謝客,怕是也會被扣上個‘故作驕矜’或是‘背裏藏奸’的由頭,又能強到哪裏去?”

胤禛默,其實老八也算有些自知之明,可惜他的聰明完全用在和皇帝對著幹上,讓他不知該罵還是該安撫。

養弟弟養了這麼多年,養成這樣,是如願了,還是失策了?

胤禛決定先暫時終止毫無作用的爭吵,他想著自己的目的,目光落在弟弟掩錦被下尚未明顯隆起的位置:“他便是怕傷著他,你也不能不吃藥。”

胤禩薄唇一抿,不說話。

話題轉得太快,他決定先聽聽對方的真實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