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一本上小學必讀手冊——讀《開學三十日——小學一年級新生適應期教育智慧手記》有感(2 / 3)

尊重,尊重,讓孩子自己來。其實,孩子們隻是接受他們樂意的感興趣的事物,對於很多約定俗成的條條款款往往格格不入,甚至是逆反。所以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景:剛剛老師禁止的,學生馬上已經忘得一幹二淨了。看到第五日,再次領略到了茹老師的智慧。對於安全教育,不是告訴學生要禁止幹什麼,而是讓學生自己思考需要禁止什麼。這樣做的區別在於:前者是一種強加說教,後者是一種自主思考;前者是強行灌輸,後者是學習判斷。如此,前者被動,後者主動。

再如,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呢?想培養孩子的獨立,卻總是不自然地自己出手。就像放風箏一樣,總是牽著一根線。茹老師的觀點:尊重孩子,自主選擇,承擔責任;麵對事實,隻作陳述,不作品評;照顧情緒,絕不退讓,循序漸進。從中可以看出,首先完全將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生命體,尊重自主,以激發主動性;其次考慮到孩子的心智,並無堅持之心,因此要讓孩子體會到自主選擇的後果,以此引導孩子學會慎重選擇,選了就要做,就得承擔責任;最後家長要有耐心,教育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這樣教育孩子,何愁長不大。

又如,麵對孩子的問題,家長最普遍的做法,總是幫助孩子決定,而且總是以自己成人的角度試圖介入孩子問題的解決,而且總是期盼教師也介入其中。這樣的後果是孩子完全沒有了獨立的意識,反而隻有依賴。甚至,父母某種程度上掩蓋了孩子交往中的不足,尤其是削弱了孩子自己發現並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讓孩子自己來,否則於問題的解決毫無益處。茹老師如是說。

生氣,懲罰,慎用慎用。茹老師並不虛偽,她認為教育者有生氣的權力。永遠不生氣的聖人現實中是不存在的。而且,生氣也是必要的,沒有生氣,很多時候不能讓孩子感受到何為“過分”。但是,生氣使用不當將會適得其反。茹老師引用了吉諾特的方法,讓我們明白了如何安全地表達怒氣,同時注意如何對孩子產生一定的啟示。甚至,傳統的“懲罰”也是有效的,就看你如何用。

感受,感受,將心比心。有時候,對於孩子的糾紛,不能以“理”來評判,他們並不是故意為之,或者還聽不進去。茹老師用感受加以教育,可以說最符合孩子當下的心智。而且,更為重要的是能夠教會孩子用“將心比心”來思考問題。更為切近於“人”的教育,是一種鮮活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茹老師可親的教育在於:有趣,有度,有法,有理。

可行的教學方法

“aoe”孩子們都會了,該怎麼教?

怎樣教拚讀才會更有效?

“bpdq”“uiiueiie”這個難點如何突破?

鼻韻母歸音點如何引導學生找尋?

觸摸漢字個性,詞的味道,句的味道,又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