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學日 觸摸個性 故事告訴你 變一變,你還是我喜歡的——《阿文的小毯子》(1 / 1)

第二十九學日 觸摸個性 故事告訴你 變一變,你還是我喜歡的——《阿文的小毯子》

[推薦理由]

每個人在孩提時代都曾經有過一件布偶、小汽車之類的玩具,不論去哪裏都隨身帶著它們,對其的癡迷讓大人們簡直無法理解。其實那是大人們不懂,因為那對於孩子來說不但是提供安全感的“東西”,更是親密的“朋友”。這種行為應該是每個孩子稟賦的“天性”。知道了這個秘密,大人們就不會無知地以成人的眼光來“橫加幹涉”了,可不是誰都有這樣細膩的心思能看到這一點的,當然,除了凱文·亨克斯。他不但看到了,還很用心地寫下這個故事,並且提供了非常棒的方法,所以有了《阿文的小毯子》。

這是一個關於教大人怎麼處理孩子玩具的故事。大人總是不能理解,孩子為什麼總是對一些早已經不適合自己年齡層的玩具心心念念,甚至像阿文那樣,對毯子簡直是到了“瘋狂”得引起隔壁阿姨關注的程度,於是用盡自認為好的方法來勸說孩子,結果於事無補。顯然,起先的時候大人們用的並不是孩子能接受的“兒童式處理方式”。後來終於想通了不應該“拿掉”孩子的玩具,而是應該“變通”,把不能帶到學校去的“毯子”變成合適的“小手絹兒”,兩全其美。

我們大人在和孩子交流的時候,習慣用自己的眼光自己的認識來規定孩子們應該做什麼應該玩什麼,而孩子們未必會理解,甚至有可能適得其反,增強孩子的逆反心理,這個時候,或許我們應該蹲下身子,和孩子們一起喜歡、一起討厭,就像故事的阿文媽媽那樣,讓我們用愛孩子的那顆心,跟著阿文媽媽尋找適合孩子的成長之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