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講話之心理失衡 信心是金(2 / 2)

1987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是美國的唐納德?克拉姆,他是個倒數第一名的“差生”。

1981年的諾貝爾化學獎被日本的福井謙一獲得,他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日籍科學家,同時也是亞洲第一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但是他卻是一個化學不及格的“差生”。

1910年的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是奧托?瓦拉赫。讀中學時,他幾乎門門功課不及格。

【心海揚帆】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同學們,以上7位所謂的“差生”不都通過自己的努力,登上了世界科學的巔峰嗎?

年輕的你,今日不努力,更待何時?

心理學研究表明,多數後進生學習成績欠佳,並不是因為智商低或課程難,而是他們自己缺乏信心,認為自己學不好,心理學稱之為“消極心理暗示”。

在這種不良心理暗示的作用下,學習的時候就持被動、悲觀的態度,大腦不能積極地思維,反應節奏慢,與學習有關的各方麵的積極性難以調動起來。因此,學業成績總是上不去。

專家認為,醫治後進生消極心理暗示的良藥是“積極心理暗示”——喚醒自信心,經常鼓勵、表揚自己,為自己的點滴進步喝彩;找回自己失落的信心,端正態度,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揚起信心的風帆,蕩起努力的雙槳,自己的學習之舟一定能駛向理想的彼岸。

【結束語】

同學們,相信你也已經從上麵的故事中,找到了自己的路——信心是金。

最後,老師送大家兩句古詩,與你們共勉:莫道今年春將近,明年春色倍還人。

對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來說,他們在考試中一次又一次地麵臨挫敗,往往會形成“習得性無助”,認為自己在學習上肯定是“玩完了”。作者班上的幾位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就遭遇了這樣的“危機”,多次的失敗嚴重打擊了他們對學習的信心,甚至有了放棄學習的打算。

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讓當年的諾貝爾獎在國內更受關注。很多媒體也報道了獲得醫學獎的英國醫學教授約翰?格登和日本醫學教授山中伸彌,因為這兩位獲獎者非常有故事,他們當年一個被稱為“搗蛋醫生”,一個被稱為“科學蠢材”。作者借用熱門的諾貝爾獲獎新聞,給全班上了一堂振奮人心的“打氣課”,讓大家能更加信心滿滿地迎接今後學習和人生的各種挑戰。

作者在講話中,可以把學生的長遠規劃、短期計劃和樹立自信心的關係結合起來,並鼓勵學生更好地規劃自己的人生,並細化好目標,讓自己在點滴的成功中收獲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