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爸爸說:“你看你要克製了吧?你要能做到一整天不發一次脾氣,那你就可以把原來敲上的釘子拔下來一顆。”這個孩子一想,發一次脾氣就釘一顆釘子,一天不發脾氣才能拔一顆,多難啊!可是為了讓釘子減少,他也隻能不斷地克製自己。
一開始,男孩兒覺得真難啊,但是等到他把籬笆上所有的釘子都拔光的時候,他忽然發覺自己已經學會了克製。他非常欣喜地找到爸爸說:“爸爸快去看看,籬笆上的釘子全拔光了,我現在不發脾氣了。”
爸爸跟孩子來到了籬笆旁邊,意味深長地說:“孩子你看,籬笆上的釘子都已經拔光了,但是那些洞永遠留在了這裏。其實,你每向你的親人朋友發一次脾氣,就是往他們的心上打了一個洞。釘子拔了,你可以道歉,但是那個洞永遠不能消除啊。”
3. 情感教育。
這個故事寫得很好,我們應該從中學到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我們在做一件事之前,要想一想後果,就像釘子敲下去,哪怕以後再拔掉,籬笆已經不會複原了。我們做事,要先往遠處想想,謹慎再謹慎,以求避免對他人的傷害,減少自己日後的悔恨。
以後如果還控製不住自己的情緒,想找人發泄,我想首先應該想到自己,而不是別人。雙手對著自己的胸口,像大猩猩一樣捶胸頓足,我想你應該就會忘記去找別人切磋“武藝”了。
【結束語】
最後,謝老師希望打架風波到此為止,不可像雨後春筍,勢如破土;而應如枝頭繁花,該落就落,消失在春風裏。聰明的你們應該會做聰明的事,而不是糊塗的事。以後遇到事情要多用腦子好好想一想: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請做出正確的抉擇,寬容待人,力求做一個真善美的人!
當班級學生打架現象較為普遍,對打架雙方的談話見效不大,作者意識到,應把學生打架的事情擺到桌麵上,讓全體學生都去思考打架這件事,比私下裏單獨處理要有效果。
作者在講話中,首先對最近發生的打架事件進行評判,指出當事人的過錯,並讓大家認識到打架的危害性。作者還采用比較受小學生歡迎的講故事形式,讓大家認識到打架會嚴重危害人際關係,而且有些過錯是無法彌補的,會給自己和他人留下終身的遺憾。
作者在講話中,提到了自我宣泄。這裏,應該向學生強調的是,一是必須學會合理宣泄,不要傷及自己或他人;二是宣泄是多渠道的,建議采用諸如喊歌、騎單車、向他人傾訴等文明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