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你們想想,車裏的餐巾紙全都拿來給他擦血了,到處都是血漬;他疼得自己都流眼淚了,可心裏想到的卻是“不讓刺傷他的同學受處分”。如果是一般人,肯定對刺傷自己的人恨之入骨,可是小孫沒有,他還在為自己的同學考慮。我為自己有這樣的學生而感到自豪。我相信,小曾聽到這句話,也會非常感動,也會深深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也會為有這樣的同學而慶幸。我突然想到,如果我們每個同學都能換位思考,能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問題,我們的班級該會有多麼和諧啊!
【調控情緒】
期初班隊課時,大家聽取過法製副校長的法製講座,就已經知道“故意傷害罪”這一法律概念。很多校園傷害事故都是因為不能合理地調控自己的情緒造成的,有的人甚至受到了法律的嚴懲。人們常說:“衝動是魔鬼。”如果我們不能很好地調控自己的不良情緒,就有可能造成很嚴重的後果。
當我們被不良情緒所驅使時,要盡量讓自己冷靜下來。你可以暗示自己:“不要做衝動的犧牲品”,“我會找到更好的辦法來解決這個事情”;或者你可以在心裏數“一,二,三,四……”可以做深呼吸;你還可以選擇離開讓你感到糟糕的環境,到教室外邊去走走。這些辦法都能幫我們從不良情緒的泥潭中跳出來,從而避免發生不愉快的事情。
【結束語】
同學們,今天發生了這件不愉快的事情,相信每一個人都很難過。小孫受傷會難過,小曾為自己傷了別人會難過,他們的爸爸媽媽也會難過,自己的同學受傷了我們也一樣會難過。但事情已經發生,我們必須麵對。我們可以到醫院去看望小孫,安慰他鼓勵他,給他戰勝痛苦的力量;我們要從事件中吸取教訓,在危險的種子剛剛萌芽時就開始補救;我們要學會調控自己的不良情緒,不要讓它像脫韁的野馬一樣有破壞性。我特別要告訴小曾:事情已經造成,我們大家都不想責怪你,我們相信你能找到很好的辦法來解決這個事情,你可以向家長求助,向老師和同學求助,我們大家一起來努力,你和小孫將來還會是很好的同學、很好的朋友。
學生在學校裏發生人身意外傷害,很多時候就是由小事情誘發的,作者所在班級的學生就是因為雨傘上的水滴引發爭執,使得一學生的手指造成嚴重傷害。
作者送受傷學生去醫院後,向學生就這一傷害事故的原因進行了具體說明,讓學生認識到這是一起完全可以避免的事故。作者還特意談到了在本次意外事件中受傷者的悔恨,讓學生認識到衝突發生時換位思考的重要性,並且要學會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亡羊補牢,猶未為晚”,既然小孫同學手指受傷是班級裏一係列“偶然”因素的“撞車”,那麼,為使今後不再發生類似的不愉快,作者抓班風建設,是否應從日常行為規範的細節著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