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講話之逃學厭學 你的眼光決定學習的價值(1 / 2)

應急講話之逃學厭學 你的眼光決定學習的價值

直言現時

期中考後,發現班裏學生對學習的熱情大大下降,而對學習的倦怠和懷疑卻日漸浮現。

有些學生覺得高中的學習沒意思,整天三點一線,像個機器人似的,有做不完的作業,明明努力了,成績卻沒有提升,還要麵對父母的失望、責罵……

有些覺得高中的學習沒有用,知識脫離實際,在現實生活中基本用不上;高中學習最主要的用處可能就是為了考大學,今後找個好工作,可現在大學生就業形勢也不樂觀……

這些是學生成長過程中必然會出現的困惑,也是老師必然要麵對的問題。學生一方麵對學習的好奇心、滿足感被成績、外部獎勵、預期利益(考上大學、找好工作等)削弱,覺得學習沒意思;另一方麵對學習的價值認識不清或懷疑其外在價值,認為學習沒有用。

作為班主任,有責任為學生解疑釋惑,引導學生合理認識高中學習對自身而言的價值,進而能激發並保持一種深層持續的學習動力。

直言無隱

【開場白】

同學們,最近大家的學習勁頭好像不太高,有些人在感歎學習沒意思,有些人在懷疑學習有什麼用。今天,就讓我們就此問題做一下交流。

【問題導入】

有個學生可能表達出了大家的心聲(呈現江同學國旗下講話事件)(學生表示讚同)另外,有數學家調查發現,中學生畢業後,研究數學和從事數學教育的人占1%,使用數學的占29%,基本不用或很少用數學的占70%。(學生感到不理解)似乎可以得出結論,這麼沒意思又有這麼多弊端的學習好像真的沒有什麼用啊!真的是這樣嗎?請大家聽一個故事。

【故事啟發】

有個小和尚,他的師父每天讓他挑水、砍柴。慢慢地,他覺得幹這些很沒意思,擔心師父不願教自己真本事。終於,他忍不住了,把自己的困惑和擔心告訴了師父。師父什麼話也沒說,拿出一塊石頭,讓他去集市上賣,但無論別人出多少錢都不能賣。

小和尚想不通,但還是照做了。第一天,有個婦人想出五文錢買它當鎮紙;第二天,有個米鋪老板願出五百兩,因為覺得它很特別;第三天,有個珠寶店老板願用他的全部財產換它,因為他知道這是塊無價之寶。

為什麼同一塊石頭,在不同人眼中有不同的價值呢?(學生思考)是因為每個人的眼光(看事物的角度、高度、深度)不同,所以看到的石頭的價值會有差異。挑水、砍柴在小和尚看來是沒意思的,而老和尚卻明白它對小和尚成長的價值。大家看過電視,那些挑水、砍柴、燒飯的和尚往往深藏不露。(學生笑)所以很多時候不是某一事物沒有價值,而是我們需要提升自己的眼光才能看到其價值。目前的學習亦如此。下麵就讓我們再次聚焦學習,來看看有些人是怎麼看到學習或教育的價值的。

【經驗分享】

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設計者,傑出教育家亞伯拉罕?弗萊克斯納曾發表過一篇文章:無用知識的有用性。文中指出科學家常完全摒棄實用或功利性,以個人好奇心探索無用知識,這種探索孕育著科學的發展,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有用效果。反觀我們自己,是否因太關注學習或教育的即時功利性(如考上大學、找好工作、實際用途等),而忽視了自己的好奇心及學習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