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藝情報(2 / 2)

他受到服爾德——他不歡喜服爾德的過於幹燥的理智論,但他在文人與政治的關係上受了他不少感應——狄德羅的影響。不獨感染百科全書派的趣味,並且狄德羅的NeveudeRameau一書還是由歌德譯成德文後才使法國人自己認識狄德羅在文學上的光榮。其次,盧梭的Nouvelle Hélo——它的出版年期比《少年維特之煩惱》先——也在德國比在法國獲得更早的收獲。

歌德受到法國文學影響最多的,尤其是當法國軍隊占據法蘭克福時表現的古典劇。十六歲時,在萊比錫(Leipzig)當學生,他就翻譯高乃依的《說謊者》Le Menteur。這個展覽會中就有這篇譯文的原稿。還有各種鐫版圖像,他的法律論文,他在舊魚市街上住過的屋子。此後,是Trederique Brion,阿爾薩斯一個牧師的女兒的像;她曾在法蘭克福主持一個極有法國風味的沙龍。其次是 Charlote Buff,就是那少年維特的女主人:玻璃櫃中,放著夏綠蒂的巨大的表,耳環,給小孩們吃點心的麵包籃,歌德去訪問她時她請他喝茶的茶葉罐,多少刺激我們想像的遺物!少年維特的故事,在對外國文學的認識很淺薄的中國算是最知名的作品了,讀者在讀到這幾行涉及夏綠蒂的遺物時,一定很感到特別的親切吧!

這是少年的歌德。

以後,展覽會引領我們隨著歌德旅行到意大利。幾個意大利畫家替他畫的像,便是這時代的紀念物。

因為這個展覽會是由法國國家圖書館主辦的,所以它的內容尤其著重於歌德和法國的關係:如歌德和拿破侖的會麵,法國作家和歌德來往的信劄等等。

自然,在這裏,也並不忽略歌德在魏瑪的曆史——這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時期,他是魏瑪大公的首相。

七、一九三二年龔古爾文學獎金

法國十九世紀自然主義派小說家愛特蒙·龔古爾(EdmondGon-court)遺囑創辦的文學獎金,早已為法國現代最重要的文學獎。這獎金規定由龔古爾學會的十個委員用投票法選定,但必須以大多數當選。因為學會的組成委員都是代表各種不同的傾向,而其共同的性格,便是絕對自由獨立;所以每次決定得獎的投票老是要經過一番熱烈的辯論。這是新聞記者最忙碌的一天,他們都圍繞在龔古爾十委員聚餐的Drouant飯店探聽消息。

然而一九三二年的龔古爾獎金的結果大出一般意料之外。在預選時,兩個最有希望的作家:居伊·馬澤利娜(Guy Mazeline)與路易·費迪南·塞利那(Louis Ferdinand Céline)競爭得很厲害。學會中兩個重要分子德卡夫(Lu Descavés)與多熱萊斯(Roland Delés)各自堅持一個候選人。到了正式選舉的那天,會長羅斯南(兄)(J.H.Rose; Aie;)先投票,票上寫的是de Rienzi那小說家。接著各委員依了姓字字母先後的次序陸續投票:阿耶貝投塞利那,希羅投塞利那,雷翁·都德投塞利那,德卡夫投塞利那,多熱萊斯投居伊·馬澤利娜……

投馬澤利娜票的還有哀尼葛,保爾·納佛,篷凶……

至此為止,兩個候選人的票數仍舊爭執得很劇烈,大概一定要第二次投票來決定,那時,據一般的猜測,羅斯南(兄)將轉到塞利那這一方麵。

不料羅斯南(弟)一票,投了馬澤利娜,於是一切都改變了,最後的勝利分明已屬於馬澤利娜。

居伊·馬澤利娜在Fémina獎金中失敗了,這次卻在龔古爾獎金中獲勝。

可是,事後,擁護馬澤利娜最熱烈的多熱萊斯和他的同僚們說:

——現在,我很可告訴你們,我良心上的得獎者,確是塞利那。

居伊·馬澤利娜提出候選資格的小說是《群狼》;塞利那的是《夜深時的旅行》。

《群狼》描寫歐戰以前的哈佛地方的一個家庭曆史。全部小說充滿著這家庭中各個兄弟姊妹的私情醜事,而以母親私愛幼子嫉忌媳婦為主要故事。

據一般批評家的意見,作者描寫戰前中產階級的生活未免錯誤。居伊·馬澤利娜是生長於一九〇〇年的青年作家,對於她童年時代的社會,當然認識不足。隻是以這樣巨大篇幅的著作(全書共六百二十二頁,而且是最小號的字密排的)原非有偉大的魄力不辦,而作者在描寫各個人物的個性,生動與緊張上竟能抓住讀者,使其無暇注意瑣屑之處,而掩蔽了缺點。但因為書中的故事太多太繁複了,以至有時不免令讀者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