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戰局.移民(6)(3 / 3)

鄭佛兒這一回來,屯裏慣例是敲鍾聚齊,除了下地幹活和當值守禦的,其他人都從四麵八方聚到打麥場。

看到各家各戶都到的差不多齊了,便點交了采買帳目,鄭佛兒又當眾將他這次上縣述職的一些事情說了說。

鄭官屯今年的大事與往年也差不多,就是要應付官府的‘僉兵’、徭役和交納稅糧,再就是增修、翻修水窖、雪窖等蓄水窖池,增修草料青貯窖。

通常來說,土地和勞力就是國家根本。官府要是頻繁派征徭役,不恤民力,糧食、賦稅必然大受影響,哪怕象西北這樣工商之業已經繁榮發達到一定程度的地方,其根基仍然要依靠農耕畜牧。

徭役基本上屬於無償,而且多數時候需要服役者自備口糧或者勞役工具。勞力被派征徭役,田地就未免出現荒蕪的情形,所以西北一般不輕派徭役,對於勞力上的缺口,西北眼下基本上是用奴隸來彌補的。西北幕府也不是說就完全不派征徭役,但比較傾向於縮減徭役的種類範圍(裏甲、均徭、雜泛)和應役者不離鄉土。隻要條件允許,‘力役’‘雜役’等各項徭役,西北官府通常首選‘募役’(雇傭招募勞工服役)和‘助役’(津貼應役者)的方式,又或者完全調派官奴充役,也允許‘義役’(買田以供役者)、以銀代役(兵役除外)形式的存在,盡量不征和少征徭役,即便派征也盡可能就近服役而不使應役者遠離鄉土,以免擾民累民。曆代所謂‘輕徭薄賦’之仁政德政,如果‘薄賦’僅僅指田畝正賦的適量征收,西北幕府基本上是做到了,而‘輕徭’也能大部分做到——帝國朝廷在神宗年間施行‘一條編’之後,百姓本來可以納銀代役,但是西北征派的徭役中,兵役一項卻是按戶籍逐戶僉派,不準納銀代役,違者治以重罪。西北現在的徭役,其實就是以‘僉兵’兵役為主,而且西北‘僉兵’也有數量較少的‘月糧’供給,若調遣則有‘行糧’和一些津貼,並非完全的無償,應該算是‘助役’的一種。

僉兵和徭役,對鄭官屯的移民屯戶而言,自然是大事。自古以來納糧當差,中土百姓對徭役派征的畏懼程度,遠遠超過納糧交稅,但有風吹草動,心裏就惶惶不安。

鄭佛兒將他在縣城打聽到的情形,跟屯裏的老少爺們通說了一遍,也花了許多的時間,屯戶們聽說今年僉兵、徭役的變動不大,都是鬆了口氣。

應役當差的事情既是有了眉目,剩下的重要事項也就是納糧了,屯戶們又都聚精會神,等著鄭屯長將今年官府各項征糧課稅的律令章程,給大家夥一一分說。

西北幕府的‘官地’,已經陸續包給了各家具備實力的‘總商’耕種,這其中甚至包括了‘元亨利貞大銀莊’、‘百鑫大當鋪’、‘雷氏總商會’、‘孫氏商團’、‘丁氏西北商會’這樣的西北商界巨頭,以及‘慈善福利會’、‘同善總會’、‘西北士兵互助救濟總會’等會社在內。西北長史府首開先河,與各家‘總商’簽訂了極其詳細的長期租佃契約,而以競投撲買方式得到官地租佃權的‘總商’,在契約期限之內,需要以糧食、牲畜等實物向官府繳納‘田賦’、‘抽分’和雙方契約中商定的‘地租’。這些都與鄭官屯的屯戶沒有什麼直接關係,也不消多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