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先生,王爺請先生過去說話。”顧直正拿著本書在看,就見著北靜王身邊的一個小太監進來,請他過去的。顧直仿佛是等著北靜王的呼喚呢,他放下手上的書本,整理了下儀表:“王爺有命,不敢不從。”說著顧直就要出去。誰知那個小太監卻是壓低聲音說:“顧先生怕是還不知道呢。不是王爺叫先生過去,今天也不知道是怎麼了,忠順王爺忽然來了。說要見顧先生。王爺本來說顧先生不在府上,去會朋友了。誰知忠順王卻是不肯相信,隻要見先生。”

顧直心裏一動,誰都知道北靜王和忠順王不對付,北靜王是太子的心腹,早朝中名聲很大。忠順王是皇帝最小的弟弟,生母是先皇最寵愛的貴妃,因此他的封地比別的王爺多,勢力也比別的親王大,就連著皇帝對著這個小弟弟也要給三分麵子。

怎麼好好地忠順王忽然來北靜王的府上要見自己。真是盛名之累!顧直做出來擔心的樣子,對著小太監說“還望公公和王爺說一聲,就說我是真的出去了不在!”說著顧直拿出來幾塊銀子塞進了小太監的手上,一個勁的作揖說好話:“就請公公勞動一趟,我這就出去了。”

那個小太監忙著擺手:“顧先生,別的事情奴才還能幫著先生遮掩遮掩。隻這件事難辦的很。我勸先生還是出去,別叫王爺們久等了。”

顧直麵露難色,表現的沒了主意,一個勁的央求著小太監給自己指條明路,那個小太監是北靜王身邊的心腹。他見著顧直這樣哀求自己,孩說了很多的好話,也得意起來,對著顧直說:“先生是外麵來的,不知道這些事情。我們王爺本來是異姓王,就多有忌憚。這個忠順王可不是京城那些一般的王爺。他可是先皇最疼愛的小兒子,就連著皇上也要給他三分麵子。隻是太子對諸王勢力做大很不以為然,提出來要削減親王們侍衛。這個忠順王是反對的最厲害的那個。可是我們王爺卻是跟著太子辦事的。忠順王來也不過是看重了先生的名氣,想來拉攏先生。”

顧直做出來恍然大悟的樣子,對著那個小太監連聲道謝,小太監笑著收下了顧直送上來的銀子,壓低聲音說:“我們王爺叫奴才和先生說一聲,等著見了忠順王,不管他說什麼,先生隻含糊著應下來就是了。剩下的我們王爺自會周旋的。”

北靜王府上的花廳上,顧直就像是熱鍋上的螞蟻。一邊是北靜王平靜溫和溫文爾雅,端著杯子嘴角帶著笑意,冷眼看著忠順王和顧直套近乎。

一邊是忠順王氣勢逼人,恨不得立刻拉著顧直就到自己的府上去。顧直則是如坐針氈,滿頭冒汗。

看著顧直都要哭出來的表情,北靜王心裏飛快的轉著。這個顧直還算是識相,剛才忠順王的話都說的那樣直白了,這次開科取士春闈的主考官是忠順王的心腹。隻要顧直能站在他那邊,忠順王就能保證顧直考上進士。

對於十年寒窗出來的窮舉子來說。這簡直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大餡餅,是拿著金磚鋪成的通天大道啊。可是顧直竟然沒敢答應!看樣子這個人還算是心裏明白。昨天太子還問起來這個顧直如何,能不能收為己用。北靜王沒敢下定論,隻說還要考察考察。誰知上天就送來個考察的機會了。忠順王竟然打上門來,當著自己的麵要挖走顧直。

想到這裏北靜王心裏冷笑。忠順王別人不知道,自己倒是清楚的很。這個人一肚子草莽,不過是仗著自己的權勢不把太子放在眼裏,對著讀書人根本是拿著他們當成了奴仆一樣嗬斥,驅使。他那裏是求賢若渴,還不是看著顧直是個有用的。顧直拋開自身的才學不說,就單單他是林如海的學生這一樣,貪婪的忠順王就不會放開手去。

如今國庫消耗,不管幹什麼都要錢來堆著。忠順王是個大把撒錢收買人的,太子雖然是名正言順的儲君,可是也要拿著錢來維持手下的人,揚州鹽政是個肥缺,算起來每年上繳國庫的鹽稅不過是揚州鹽政拿到的一半罷了。剩下的那筆銀子,誰能掌握住那個位子,就是抓住了錢袋子。

林如海把自己唯一的骨血都放在嶽母家。不過林如海隻有個女兒,倒不如顧直這個學生更有用處。

至於顧直的才學,北靜王承認,顧直確實有才學,而且頗有幹才,將來不管是成為封疆大吏,還是做個參讚政務,位居中樞的臣子都是極好的。難怪忠順王竟然亟不可待的親自上門來拉攏了。隻是忠順王太傲慢自大,全無一點謀略和城府。他這麼氣勢洶洶,也隻能叫顧直對他不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