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德國空軍集合了一千零一十五架轟炸機、三百四十六架俯衝轟炸機、九百三十三架戰鬥機以及三百七十五架重型戰鬥機,一共二千六百六十九架作戰飛機。8月5日,首腦發出第17號指令,批準對英國的空戰加快進程。“海獅”計劃從未入戈林的眼,“絕對”空戰才是他最看重的。德國海軍參謀部對他之後亂改各項計劃深感不解。在德國海軍參謀部看來,毀滅皇家空軍和我國的飛機產業隻是為實現某個目的采取的一種手段:一旦這項任務完成,空戰的進攻目標就該轉移到敵軍的軍艦和船隻上。戈林將海軍的目標放在了次等重要的位置,這讓他們很遺憾,而接二連三的延期也讓他們頭痛。他們於8月6日上報最高統帥部:德國不能在海峽為鋪設水雷做準備了,英國空軍一再阻撓他們。海軍參謀部在8月10日的作戰日記中這樣寫道:
因為空軍的活動停止,“海獅”作戰計劃的準備工作,特別是掃雷工作受到阻撓。眼下,由於天氣糟糕,空軍無法行動,另外,近期極佳的天氣帶來的良機,空軍已經錯失,個中原因海軍參謀部尚不知曉……
7月份、8月初,肯特海角和海峽沿岸上空空戰不斷,戰況激烈。戈林以及他那些經驗豐富的顧問確定,南部這場戰爭集中了我們全部的戰鬥機中隊。鑒於此,他們決定在白天對瓦什灣北麵的各工業城市展開一次轟炸。對於他們最好的戰鬥機“米-109”式戰鬥機而言,這樣的距離太遙遠了。為此,他們隻能派出“米-110”式戰鬥機來為轟炸機保駕護航,這種戰鬥機能達到預定航程,但性能比較差,現在性能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因素,他們這樣做是很冒險的。然而,他們認為冒這種險很值得,他們覺得這個計劃整體而言還是可行的。
因此,8月15日這天,四十架“米-110”式戰鬥機掩護著約一百架轟炸機,轟炸了太恩河地區。他們以為我國的空軍全部集中在南部,為牽製這些空軍,同一時間,他們又派出八百多架飛機對南部展開空襲。道丁對戰鬥機隊部署的正確性,在這種情況下得到了充分彰顯。他早就料到了會出現這樣的危險狀況。七支“旋風”或“噴火”式戰鬥機中隊已從南部激烈的戰爭中撤退至北部,在休整之餘,負責當地的保衛工作。盡管曾遭遇重創,這幾支戰鬥機中隊在撤退時還是很不情願,飛行員們認真地表示他們根本不累。眼下有個意外之喜,這些戰鬥機中隊可以在入侵的敵方飛機從海岸上經過時去迎戰它們。被擊落的德國飛機共計三十架,其中重型轟炸機(“亨科爾3”式轟炸機,每一架上麵有四位受過嚴格訓練的飛行員)占了絕大多數,而英國方麵僅有兩位飛行員受傷。空軍中將道丁在空戰指揮中很有遠見,這一點非常值得讚揚,但他的慎重以及對巨大壓力的精準估計,卻更讓人讚歎。南方戰況激烈,已持續了好多個星期,在這種情況下,他還能將一支戰鬥機隊留在北方。他在這件事上展現出的指揮能力,理應被我們視為精通戰爭藝術的典型。此後,德國再想在白天轟炸,除非有最先進的戰鬥機保駕護航。瓦什灣以北的地區,從那以後白天就太平了。
此次大戰中這一時期規模最大的空戰發生於8月15日;五次大規模的戰爭,在漫長的五百英裏的戰線上展開。生死存亡就看這一天了。我們在南部地區的二十二支戰鬥機中隊全部參與了戰爭,很多中隊在一天內出動兩次甚至三次。我們損失了三十四架飛機,而德國若加上北方的損失,損失飛機數共計七十六架。很明顯,德國空軍這次輸得很慘。
此次失利預示著糟糕的未來,德國空軍司令官在權衡了此次失利的後果後,一定會憂心忡忡,即便如此,德國空軍還是堅持要進攻倫敦港及其為數甚多的碼頭和船隻,還有這個全世界最大的城市——他們在進攻時甚至都不用好好瞄準。
***
這幾周,戰況異常激烈,帶給人無盡擔憂。期間,比弗布魯克勳爵的貢獻相當突出。我們要用性能可靠的飛機,為各戰鬥機中隊做補充,不必計較為此付出多大代價。在有序、安定的環境中,官僚主義和繁瑣禮節是可以存在的,但在眼前的環境中是不適合的。比弗布魯克那些讓人讚歎的才能,與眼前的需要正好契合。他是十分樂觀、十分有精力的人,很能激勵人心。有些情況下,我可以依賴他做事,這點我很慶幸。他從不讓人失望。這樣的時刻,正好可以讓他發揮所長。他的經曆與才能,他的善於誘導,他的足智多謀,掃清了很多障礙。所有物資通過供應線不停地送往前線。全新的或是已經修好的飛機接連不斷地供應給戰鬥機中隊,數目之多,前無古人,這讓他們十分驚喜。所有保養、維修工作都開展得如火如荼。我很看重他發揮的作用,所以8月2日那天,我在獲得國王準許的前提下,邀請他進入戰時內閣。他的大兒子馬克斯·艾特肯,這段時期作為一名戰鬥機駕駛員,至少擊落了六架敵機,同樣立下了不小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