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期,還有一位大臣跟我日日相對,他就是負責掌管、動員全國人力的勞工、兵役大臣歐內斯特·貝文。不管是哪一家軍火廠的工人,都很願意聽他的指揮辦事。他在9月份也進入了戰時內閣。此前,工會會員已將他們的財富、地位、權利、財產都貢獻了出來,如今,他們連規章製度和特別權利也都舍棄了,那些可是他們逐漸累積起來、非常看重的東西。我跟比弗布魯克、貝文在戰況激烈的那幾周相處得很融洽。之後,他們產生了分歧,矛盾不斷,十分可惜。然而,在那最關鍵的時刻,我們是一條心的。無論是張伯倫先生的忠誠,還是內閣中我那些同僚們的堅定信念與工作效率,都讓我讚不絕口。在這裏,我要向他們表達我的敬意。

***

德國的損失具體是多少,我急於要估量出一個精準的數字。因為飛行員作戰時,大多是在雲層上麵很高的高空,所以盡管他們都很嚴格、很誠實,但要確定他們擊落敵機的數目,還是很不現實的,此外還會有數目的重複,好幾個人都說同一架飛機是自己擊落的。

首相致伊斯梅將軍

1940年8月17日

在星期四的戰爭中,在我方的地麵上找到的德國飛機共計八十多架,比弗布魯克勳爵這樣跟我說。這個數目對嗎?要是不對,到底是多少?

我問空戰總司令能不能區分開此次交戰中陸地上空與海麵上空的交戰。我們要想盡可能準確地計算上報的戰果,這是個很好的法子。

首相致空軍參謀長

1940年8月17日

我們在關注發生在我國上空空戰的結果時,絕不能忽視轟炸機司令部遭受的重創。昨晚七架重型轟炸機〔被擊毀〕,眼下地麵上以坦米爾機場為主又有二十一架飛機,共計二十八架飛機被擊毀。二十八架再加上另外二十二架戰鬥機,我們在一天之內損失了五十架飛機。德國當日損失飛機數目共計七十五架,這種有利於我方的情況因此被極大地扭轉。這天雙方的損失實際比例是二比三。

請把那些在地麵上擊落的飛機型號告訴我。

首相致空軍大臣

1940年8月21日

擊毀德國飛機,贏得戰爭勝利,這是很重要的。美國記者與美國民眾對於我們正走向勝利,對於我們統計出來的數字,還持質疑態度。用不了多久,他們就會在看到德國發起的空襲很明顯地被擊退時,獲悉真相了。眼下,戰爭正進行得如火如荼,而且要隨時對空襲警報等事情做出決斷,最好不要去麻煩空戰司令部。老實說,我更願意讓事實說話。有種做法會讓人反感,那就是讓新聞記者去空軍中隊,向美國民眾證明,戰鬥機飛行員在上報擊落敵機的數目時並未誇張或說謊。在麵對這些事情時,我認為我們最好還是鎮定、穩重些。

飛機生產部當日聲稱他們光是在地麵上找到的被擊落的德國飛機就超過了八十架,為確認這一數字,我隨即也展開了調查,得出的結果現在隨信寄給你,你看一下。這個消息對我們而言是很有價值的。說實話,對於美國人的質疑,我已經有些厭煩了。這件事將左右其餘所有事。

***

我在8月20日這天可以這樣上報議會:

在數目上,敵方遠在我們之上,這是自然的,然而,在新飛機的生產方麵,我們已將他們遠遠拋在後麵,美國製造的飛機才開始運過來。經過了這樣幾場戰爭,眼下我們的轟炸機和戰鬥機的實力,超過了此前任何一個時期。我們有能力繼續這場空戰,不用考慮期限,敵方願意打到什麼時候都可以,我們奉陪到底,並且打得越久,我們就越能在空中快速與敵方的實力持平,之後占據優勢地位,而在空中的優勢地位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戰爭的成與敗。

戈林對空戰態度悲觀,一直持續到了8月底。在他和他身邊的人看來,英國的地麵設備、飛機產業以及皇家空軍的戰鬥力都已遭到重創。根據他們的估算,德國自8月8日以來,共損失了四百六十七架飛機,我方的損失卻達到了一千一百一十五架。對此,雙方的態度當然都很積極,德國人也理應這樣,這對他們的領袖有好處。9月天氣持續晴朗,德國空軍期望獲得能左右戰爭結局的成果。他們對倫敦周圍的機場設備發起猛攻;六十八架飛機在6日夜裏對倫敦展開空襲,在隨後的7日,又有大約三百架飛機發起首次大規模空襲。首都上空在當日和接下來的幾日(這幾日,我們的高射炮總數增加到了原來的兩倍)空戰不斷,戰況激烈,因為高估了我們的損失,德國空軍依然很有自信。不過,眼下我們已經了解了,德國海軍參謀部對自身的利害與責任十分緊張,在9月10日的日誌中,他們寫下了這樣的內容:

眼下還沒有證據證實,已在英格蘭南部和海峽地區上空擊敗了敵方空軍,而要對形勢做出進一步的判斷,這是相當重要的依據。在最初的進攻中,空軍對敵軍戰鬥機防禦能力的削弱的確很明顯,德國戰鬥機在英格蘭占據重大優勢靠的就是這一點。但是……截止到目前,海軍參謀部向最高統帥部點明的冒險進攻必須具備的前提條件,也就是在海峽地區上空占據絕對優勢,同時清繳德國海軍和輔助船隻集合區上空的敵方空軍活動,尚未成立。……要實施“海獅”計劃,就要求空軍加緊進攻樸次茅斯、多佛爾以及戰場內部或是四周的軍港,減少對倫敦的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