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番話,每一句似乎都在替連玉分憂,畢竟這黃天霸可是黃尚書的侄子,若當中果真有問題,則連玉也不會開罪黃尚書;同時,他也漂亮地賣了個人情給黃尚書。
“哦?這黃天霸還是黃大人之侄?”皇帝微微挑眉,若有所思地瞥向戶部尚書黃從嶽。
黃從嶽心中對李兆廷自是感激,見皇帝向他看來,連忙回道:“老臣懇請皇上派人將此事徹查清楚。若小侄確如奏章上所報,死有餘辜;若小侄確實遭受冤枉,也請皇上還他一個公道!”
這黃從嶽和嚴韃一樣,也是三朝老臣了,在朝中極有威望,是中立派的代表之一,此時情緒激動,立下得到眾臣的支持。作為中立派的魏成輝與戶部尚書蔡北堂首先表態,權派臣子自然也見機起哄。
素珍聽到這裏,方替李兆廷鬆了口氣。她早知李兆廷聰明,隻是不曾想到,他竟如此厲害。連玉此時若再斥李兆廷,反顯得無理了。
隻是,沒想到一波剛平,一波又起。
這一次,連玉似乎不打算再退,他雷厲風行,乘勢重塑朝堂新秩序。
此前已有一部分中立臣子對他投誠,不想真假清官一案竟牽涉黃從嶽,這不啻於和中立派鉚上了。這案子隻怕決定著中立派的去向:到底是支持權相,還是保皇。
這時,連玉盯著李兆廷看了好一會兒,末了,勾勾唇,道:“李卿果然是人才,朕當初沒有錯封你這榜眼。”
“兆廷不敢。”李兆廷立下回道。
連玉目光一環四周,道:“既然這是眾卿的意見,朕自當考慮。夏大人離休在即,這真假政績一案,便交由吏部兩位侍郎共同督辦吧。”
“是。”李兆廷、高朝義分別出列。
“你們即日起前往岷州查明一切,務必還黃大人、更還岷州百姓一個公道。”
“微臣遵命。”
“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素珍隨眾人跪拜,又悄悄看了權非同一眼。整個早朝他都沒有說什麼,更沒幫李兆廷辯一句,看來這位權相是早便胸有成竹,對李兆廷抱有極大信心。
又一場激烈較量伊始,這次的事涉及李兆廷,素珍自是希望他能贏,卻又忍不住想:這黃天霸到底是好官,還是酷吏?若萬一是後者……
馮美人曾說過,先帝的父親太宗皇帝是德義之人,令官場留下不少隱患,譬如各地虛報政績、相瞞情況;先帝德靖皇帝卻恰恰相反,過於殘戾,夏大儒一家的文字冤獄便由此而來。若朝廷不抓文字案,又豈能讓酷吏有機可乘?總之,這官場裏頭的事情多著呢。
她明明告誡過自己,絕不能像莫愁案一樣再多事,卻又忍不住……自打嘴巴之際,又聽得嚴韃稟報道:“皇上,楚州皇陵與祭天塔在修建過程中出現銀兩短缺問題,工部請求朝廷撥款五十萬兩。”
鑾座上,連玉眉峰一擰,看向工部尚書蔡北堂,“蔡卿,朕記得這皇陵與祭天塔的工程,朝廷此前才撥過款,怎麼轉眼又要撥款了?”
蔡北堂眼珠一轉,很快答道:“回皇上,皇陵是為皇太後百年而建,下麵各司自是不敢有絲毫馬虎。石料、木材、工匠……選的都是最好的料子、最好的能手。可皇太後也說過,不宜過於鋪張浪費,是以當初預算都往最緊裏算,現下當真實施起來,難免出現銀兩短缺的問題……可又斷不能在材料上縮減經費,這可是皇太後百年後的安身之所呀,微臣隻好鬥膽再報了。”
“嗯,既事關母後百年,這確是應當的。”連玉挑眉一笑。
蔡北堂一驚,立下又道:“一切、一切但憑皇上審批。”
連玉屈指敲了敲桌案,“這樣吧,朕將這筆款項先行批下,朕也到楚州走一趟,視察視察工程進展,畢竟事關皇太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