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南向北趙(1 / 2)

平江不肖生(1889一1957),本名向愷然,湖南平江人。近代著名武俠小說家,為20年代俠壇首座,領導南方武俠潮流。他從小文武兼修,文學、武術,兩者均有深厚造詣。兩度赴日留學,1922年開始創作武俠小說《江湖奇俠傳》。筆名來由:靈感來自老子《道德經》之“天下皆謂我道大;夫惟其大,故似不肖。”

他14歲考入長沙高等實業學堂,不到一年,即因紀念蹈海的陳天華,被開除學籍。旋即東渡留學。後返國,曾任倒袁運動的北伐軍第一軍法官,討袁失利,再次赴日。先後進入華僑中學與法政大學,他文學和武術的事業都從這裏開始。武術方麵,他與日本柔術家、劍術家頗有交往,功夫大進,1932年他應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鍵之聘,回湖南創辦國術訓練所和國術俱樂部。抗戰軍興,向愷然辭去秘書一職,隨桂係廖磊去安徽,任第二十一集團軍(總司令廖磊)辦公廳主任,並兼安徽省政府顧問、安徽大學文科教授、省政府參議等職。1947年冬,劉伯承部進軍大別山,進攻安徽立煌縣(今金寨縣),向愷然被俘,審查經曆清白而釋放,他擇道蚌埠、南京返回湖南。當時,正值程潛主持湖南政界,向愷然遂隨程潛一道起義,其後被安置在省文史館及政協任職。1957年68歲時準備撰寫《中國武術史話》時不幸患腦溢血去世。他是現代著名的武術活動家。他的武術理論功底也很深厚,著有《拳術見聞錄》《拳術傳薪錄》《拳師言行錄》、《拳經講義》等專著。

他的文學生涯,最初是在日本留學的時候,未進學校而日事浪遊,對日本妓院(主要是低級妓院)和下層社會頗為熟悉,寫成清末留日學生惡現狀的譴責小說《留東外史》,但回國以後,書局僅僅允諾每千字給三角稿酬,打擊了他的積極性。

1922年,應世界書局之約,他開始專心從事武俠創作。武俠處女作《江湖奇俠傳》和《近代俠義英雄傳》,名震大江南北。一炮打響,一再續寫,奠定了他在現代武俠中的地位。他在上海,不喜交遊應酬,和一妾、一狗、一猴居住在一處很窄的小樓中,每到半夜,便開始動筆,一直寫到天亮。用蠅頭小楷寫在不到一尺的紙上,每行可寫一百四五十到一百七八十字,卻是筆直一線,為現代文人中的奇觀。

不肖生的作品,受湖南民俗影響,寫實與神怪相結合,又善於編故事,因此很有看頭。但他常常信手寫來,前後滔滔不絕而缺乏連貫,有結構鬆散的毛病。但他奠定的現代武俠小說基礎地位,尤其是江湖與武林的迷幻離奇,開啟了和舊的俠客傳奇大為不同的一副新麵目, 這是始終不可撼動的。

現代武俠小說中的一些重要的概念、重要的思想,都是從平江不肖生這裏開始的,有的是別人開始,到他這裏加以發揚光大。 南派以平江不肖生最負盛名,所作《江湖奇俠傳》風靡一時,讀者甚眾,《江》一書被視為近代武俠小說的先驅。後來《江》被上海明星影業公司拍攝成電影《火燒紅蓮寺》,連拍十八集,放映時造成萬人空巷情勢,影響更大。平江不肖生另外還撰有十三部武俠小說,其中《近代俠義英雄傳》最有價值,書中人物大刀王五、霍元甲、趙玉堂、山西老董、農勁蓀等都是曆史上確有其人的。

2009年1月22日,一代武俠小說宗師梁羽生病逝,引得海內外一片唏噓。然則提到現代武俠小說,隻說梁羽生、金庸、古龍,對之前奠定基礎的舊派武俠作者卻所言甚少,可謂偏頗。其實,梁羽生的《白發魔女傳》即師法舊派武俠名著《羅刹夫人》,而《七劍下天山》也有平江不肖生和宮白羽的痕跡。換言之,無舊派則無新派。而說到舊派武俠的創始人,正是被尊稱為民國武俠界“南向北趙”兩大宗師之一的向愷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