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溫潤如玉
因為“溫瑞安”這個名字裏都是些吉祥字眼,又找不出什麼特定含義,曾推想過他是不是類似於《京華煙雲》裏曾經亞、曾順亞那樣的世家公子,取名隻講排行,不求意義。當然後來知道他還是用過其它一些有意義的筆名的,比如“溫涼玉”。
溫瑞安1954年生於馬來西亞(印象中是與比爾·蓋茨同齡,不知對否),從小就是一個天才兒童,具有非凡的文藝創作和組織領導能力,又練得一身好武功,走到哪裏都是同齡人中理所當然的領袖。9歲發表第一首詩,16歲發表第一篇武俠小說,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漸漸成了武俠界最引人注目的新秀。尤其是在八十年代初金庸、梁羽生相繼封筆,85年古龍去世之後,港台武俠小說一片凋零,能夠撐起大局的,就隻有溫瑞安了。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於“求新、求變、求突破”的心理,溫瑞安從86年底開始大力倡行“超新派武俠”,或稱“現代派武俠”,把大量主流文學的東西引入了武俠小說。此所以曹正文在89年把溫瑞安列為第三代新武俠小說的代表,而與第一代的金庸、梁羽生,第二代的古龍並稱。
現在看起來,這個創新並不那麼順利。溫瑞安寫到後來,許多小說陷入了純粹玩弄文字技巧的泥淖,不能不讓人大倒胃口。葉洪生認為溫氏小說把武俠引上了絕路,雖然有些誇張,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不過在下以為,改革創新中的失敗是在所難免的,決不能因此就一筆抹煞了溫瑞安的武俠小說。
溫瑞安的小說有許多係列,最著名的當數“四大名捕”,但在下最欣賞的,一是《神州奇俠》,二是“說英雄,誰是英雄”第一部:《溫柔的刀》。《金風細雨樓》其實就是《溫柔的刀》中的一節。
看武俠十餘年來,真正讓在下全身心感動過的武俠小說一共有四部:金庸的《射雕英雄傳》、《天龍八部》,梁羽生的《萍蹤俠影》,溫瑞安的《神州奇俠》。
感動於這些小說的“情”字。
愛情、友情、親情,以及最令人熱血沸騰的民族大義、愛國激情。古龍小說所缺的,就是這最後一項。
可以看出來,溫瑞安寫《神州奇俠》,寫蕭秋水,其實就是想寫他自身。蕭秋水率領一幫兄弟結拜,號稱“神州結義”,不就象溫瑞安當年搞過的“神州詩社”嗎?溫瑞安和蕭秋水一樣,是個熱情洋溢,肯於為理想奮鬥、獻身的人。他在台灣時曾因參加並領導街頭示威被拘留了四個月,而後被逐出島。這是在《神州奇俠》發表之後的事了。這以後他心中的不平和憤懣代替了原本純粹的熱情,反映在小說裏,就是再也沒有《神州奇俠》那麼明朗激昂的寫法了。看溫瑞安小說,可以看到他每逢寫到“冤獄”、“鎮壓”之類的情節就要借題發揮,大發議論,其實就是在為他自己抱不平。
蕭秋水與唐方是武俠小說裏非常特別的一對情侶,隻在《神州奇俠》前麵一部分相處了很短的一段時間。此後再無見麵,彼此用盡了所有的精力和手段尋覓對方,卻總是陰差陽錯沒能碰上。唐方是四川唐門的小公主,她奶奶不喜歡蕭秋水,她當然無能為力,所以小說在在預示出蕭秋水與唐老太太必將有驚天動地的一戰。但《神州奇俠》(又名《大俠傳奇正傳》)本身並沒有寫這一戰,而它的後傳《大俠傳奇》所寫的已經是那一戰以後好多年的事了,唐方曆盡艱辛走遍天涯,終於在唐門建築底下找到並救出了蕭秋水,因此中間這一戰就成了懸案。老想看一看這一戰的盛況,而且也看到一種版本的《神州奇俠》結尾有一句:“後事請看《蜀中唐門》”,所以一次發現一本《唐方一戰》,高興得不得了,沒想到搞來一看,寫的完全是另一碼事。不知道溫瑞安是不是真寫過《蜀中唐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