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武俠雜談2(1 / 1)

(三)、潛龍勿用

古龍其人才華橫溢但用心不專,從他的小說就可以看出來,說二忘一,丟三拉四,整個一馬大哈。妙就妙在他有急智,每在關節處突出奇兵,蒙得讀者暈頭轉向,也就不去注意他的那些漏洞了。

有一個很出名的傳說,說古龍剛出道時寫小說往往並不寫完,隻待一拿到稿費,立馬開溜,花天酒地去也;等到俠蹤再現,卻仿佛沒事人似的,又提筆寫新的小說,因此在身後留下許多未完的著作。幸而他的那些巔峰之作都還完整,不會讓人太費思量。

沒寫完的作品有哪些呢?因為古龍的作品前期後期各成係列,有些小說到結尾未交代完的情節,可以在另一部小說裏找到究竟。隻從一部小說本身結構而言不完整的,在下知道三部:《護花鈴》、《白玉老虎》、《名劍風流》。前二者在國內可以看到的版本都是突然截斷的,因而明顯是未完作品。至於《名劍風流》,看似有頭有尾,其實大謬不然,對古龍筆法有一定修養的人都可以看到,最後二章狗尾續貂、形同兒戲,絕對是業餘作者代為續完的。

這裏提到了古龍的筆法。台灣的武俠文學,自63年陸漁《少年行》首開散文詩化先河以後,以古龍為武俠小說西化的集大成者。如今世間多以為,寫武俠若是一句一段,則必是模仿古龍,其實未必;但是若要模仿古龍,則定須一句一段才行。

光是一句一段,還不足以稱古龍筆法。古龍的字裏行間帶一種特有的機智和氣韻,這才是古龍筆法之神,那一句一段隻是一個形而已。世間模仿古龍的作品多如恒河沙數,多數隻得其形而不得其神,惟兩人除外:香港黃鷹,台灣於東樓。

黃鷹的代表作有“大俠沈勝衣”係列和替古龍寫完的“驚魂六記”係列。他的文字表麵上與古龍區別很大,例如人物對話,古龍用“說”,而黃鷹用“道”;然其行文風采與謀篇布局深得古龍神韻,是“得意”而“忘形”也。

於東樓則是形神兼備,活脫脫一個小古龍。這位於大俠當年號稱“天下第一槍手”,兩部用古龍名義出版的非武俠小說《絕不低頭》和《槍手·手槍》(即《白朗寧》)都曾風靡一時。而他自己的武俠作品如“碧血黃金”係列,亦極跳脫飛揚,要是署上“古龍著”的話,若不對照古龍作品年表,誰都會信以為真。

葉洪生評論道,古龍的黃金十年是66年到76年,這一段時間裏佳作頻頻,此前此後則無甚可觀,此言大體得之。早年古龍並沒有自己特出的風格,在台灣的武俠圈子裏不算太耀眼;至於他的晚期作品,那已明顯是江郎才盡、力不從心了。一部《劍神一笑》寫得其臭無比,難怪拍出的電影血本無歸--奇怪的是,在下出國之前,居然一下子在書攤上看到了三、四種版本的《劍神一笑》,真不知國內那幫出版商是怎麼想的。

古龍寫小說有一個很壞的習慣,就是喜歡反複套用同一素材。也許是因為趕小說時間太緊,偶然想出一段妙文,未經充分醞釀便匆忙寫下了,結果發表後又覺得這樣寫不太好,就換一種方式,在下一部小說中再用一次。於是我們常可以在不同的小說中見到大段雷同的對話、議論或情節。也有些細節是習慣使然,故事發展到這一步,自然就那樣寫,條件反射似的。“死人是不會說話的”這句話不知在古龍小說裏出現過多少次了,即使是最不愛看武俠小說的朋友,也能引用得滾瓜爛熟。

古龍全盛時期的作品中有兩個係列很引人注目,一是“陸小鳳”,一是“楚留香”。不論古龍怎麼強調兩者的區別,讀者還是會覺得過於相似。不是麼?連所擅武功都同樣是指功,隻不過一個是“彈指神功”,一個是“二指禪”而已。兩位風流倜儻的武俠007,在美人環繞中與邪惡勢力鬥智鬥力,大展神威,真不知傾倒了多少讀者與觀眾。從一個係列的總體結構來說,“陸小鳳”較具匠心,前後六部看下來,開頭的朋友一個一個地成了敵人,實令人悚然驚心。但楚留香已被鄭少秋演活演絕了,所以對一般人來說,“楚留香”已是一個專有名詞,“陸小鳳”卻還沒有這樣的地位。

這裏又涉及到人物的命名問題。在一般武俠小說(以及言情小說)裏,男主角定然翩翩濁世,女主角必是國色天香,若能有一個漂亮名字襯托,塑造形象便可事半功倍。那麼怎樣的名字算漂亮呢?不外“風花雪月”而已。常見的是兩個名詞中間夾一動詞,如“西門吹雪”、如“楚留香”,都有一種動態,能引發人的豐富聯想;再有就是從唐宋詩詞中巧截片斷為名,如“葉孤城”,如“花想容”(《揮劍問情》女主角,順手舉的例子,與古龍無關),即使不看故事,也可以從名字想象,前者是一孤傲劍客,後者是一絕色女郎。

取名都往這一條路上擠,衝突自是難免。古龍的《絕代雙驕》裏有個花無缺,好漂亮的名字,便容易讓人忽略他爹的名字“江楓”。直到看到臥龍生的《劍氣九重天》裏男主角也叫“江楓”,而且以“楓紅獨占一季秋”相讚,在下方才省到“江楓”二字之妙,不過想到的是另一句:“江楓漁火對愁眠”。

(1995.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