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金無足赤
金庸自然是武俠界不爭的泰鬥,他的作品部部輝煌,幾乎無人堪與比肩。金大俠用十七年寫完他的十五部武俠小說,又用十年把這十五部小說全部重新修訂了一遍,有的甚至是逐字逐句地改,單是這份認真執著,不要說武俠界,便是放眼整個中國文壇,又有幾人能及?
當年曹雪芹嘔心瀝血撰紅樓,“披閱十載,增刪七次”,為中國文化史留下一份完美永恒的寶藏,金庸作品一共隻修訂過這一次,當然不能完美。從絕對數字來看,單單是對金庸小說的苛評批判,恐怕就要比所有其他武俠作家得到過的評論加起來還多。這是因為金學確實值得研究,有得研究,他的每一個段落的每一個細節,都可以詳察細考;一部百萬言的小說,找出百八十個錯誤不足為奇。事實上,金庸迷對金庸小說吹毛求疵,全都是出於“愛之逾深,苛之逾切”的心態;如果不是金庸迷呢,走馬觀花匆匆翻過,卻也沒那麼容易從他的小說裏挑出刺來。
在下曾反複把讀過十幾遍的“射雕”,在1957年奠定了金庸的武林盟主地位,是公認的超級名著,也是在下的最愛。每一遍重讀都有新的感覺,新的收獲,也都能挑出新的漏洞來。印象最深的是高考之前那個寒假發現的一個大大的黑洞,大到了使整部小說的時間結構陷於荒謬的地步,幾位朋友一聽之下無不咋舌:“天哪,郭靖這傻小子,到底是從哪兒冒出來的!”--問題就在於郭靖的年紀,且聽在下慢慢道來。
到小說的尾章“華山論劍”,郭靖大約是二十出頭,就算他二十歲吧(下文將會表明,郭靖的年紀越大,漏洞也就越大),小說交代,華山論劍是二十年一次,那麼倒推回去二十年,第一次華山論劍的時候,差不多也就是郭靖出生的時候。通過小說中幾位人物多方位多角度的回憶敘述,我們可以整理出第一次華山論劍之後大致的情節線索:王重陽技壓群雄,奪得九陰真經;與老頑童談論真經的存毀問題;攜老頑童遠遊大理,與段皇爺交換武技,在大理一呆大半年,其間老頑童還與瑛姑惹出了一段癡纏不清的糾葛恩怨;返回終南山後又設計裝死重創了西毒,這才仙去。老頑童帶著真經東跑西顛覓地收藏,路遇東邪夫婦,被黃藥師騙去真經下卷,由黃夫人強背了去。黃夫人把真經默寫了一份,後來卻又被桃花島的兩位不肖子弟陳玄風和梅超風偷
走,黃藥師一怒之下把其餘所有弟子打折雙腿,逐出了桃花島,其中包括了曲靈風。按照正常的情節進展,從第一次華山論劍到這時候,至少也該過了三、四年,也就是說,曲靈風腿斷的時候,郭靖至少也該有三、四歲了;但小說第一章“風雪驚變”,曲二(即曲靈風)一出場就已是一個跛子了,而此時的郭靖--根本還沒出世!
當然,順著這條線還能導出其他矛盾來。比如陳玄風與梅超風偷了真經跑到中原,用活人耙子猛練九陰白骨爪和摧心掌,碰上柯辟邪、柯鎮惡兄弟,交手之下打死了柯辟邪,打瞎了柯鎮惡,這時郭靖更應該長到四、五歲了吧,可是小說第二章“江南七怪”,柯鎮惡一出場就已是一個經年的老瞎子了,郭靖呢?仍然憋在娘胎裏。
所有這些問題,症結在於兩次華山論劍之間間隔不夠。當時在下想,其實金庸隻要大筆一揮,把二十年一次改為二十五年一次,不就行了嗎?後來也確實看到一種版本的《神雕俠侶》提到華山論劍是二十五年一次,隻不知這是純粹的印刷錯誤,還是金大俠自已在修訂小說時作的更正?看來是前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可是再後來仔細一想,還是不行,因為這樣一來郭靖的年紀解決了,黃蓉卻又出了問題。黃夫人是在真經被盜走後重新默寫時,心力交瘁難產而死的,黃蓉的出世距離曲靈風腿斷並不會太久,華山論劍若是二十五年一次,黃蓉到書末豈不成了老姑娘(古時候二十歲還沒嫁出去的姑娘就該是老姑娘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