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 肅 光榮與夢想(1 / 2)

甘 肅 光榮與夢想

——王統維的家具人生

20世紀70年代開始,寧海五匠之一的木匠突破當時的製度束縛,闖蕩到西北的蘭州等地,進村入戶,為西北各地民眾打造家具。他們憑借自己高超的手藝,勤懇的態度,在大西北打響了寧海木匠的名聲。村民們稱呼這些去蘭州做木匠的人為“蘭州工人”。

蘭州,對於許多寧海木匠來說,是夢想開始的地方。1983年,與村裏許多年輕人一樣,王統維背起行囊,告別家鄉,來到遠在大西北的蘭州,追逐自己的人生夢想。30年後,王統維創立的“維民傢俬”已成為西北人民家喻戶曉的品牌,成就了蘭州家具市場的一段佳話。 “王統維是蘭州家具製造業中時間最長的堅守者,也是一個最成功的堅守者。”《甘肅浙商》雜誌如此評價。

為有雄心多壯誌

王統維屬於第三代“蘭州工人”,在他之前,他的父輩們已經在蘭州這塊遼闊的天地裏,打下了寧海木匠的烙印。王統維出生於“五匠之鄉”的前童鎮竹林村,村民大都以木匠、漆匠、泥瓦匠等職業為生。比起父輩們,王統維身上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是文化水平明顯提升,王統維高中畢業後才去學做手藝,接受能力更強,眼界更加開闊。二是改革開放的春風已經吹遍大江南北,思想意識更加活躍。

可以說,王統維身上不僅具有父輩們敢於闖蕩的精神,又因為有著更高的文化水平,眼光更加長遠,父輩們謀生的地方成為了他創業的樂園。

正是因為有著這樣的情懷,王統維與蘭州結下了不解之緣,為此不惜兩次放棄絕好的工作機會,把自己事業的起點放在了蘭州。第一次到蘭州,王統維隻待了短短的一年時間。那時,他剛剛手藝學成,跟在木匠後麵做油漆。一年後,他獨自來到新疆,在新疆一個市的民政局下屬工廠做油漆工。因為工作出色,對方有意將他留下,希望他將戶口遷到這邊,並承諾將他轉為正式工。跳出農村,擁有居民戶口,成為一個讓人豔羨的國營廠工人,對於當時的年輕人具有很大的誘惑。但是,王統維拒絕了:“不想這麼早把自己的人生確定在一個地方,外麵的世界更廣闊。”

第二次,王統維離開新疆後,回家當了三年的拖拉機手。在當時的農村,拖拉機手是一份體麵的職業,也是賺錢快的職業。三年時間,王統維白手起家,建造起了三層樓房,成為村子裏最先富裕起來的一批人。就在拖拉機手做得風生水起的時候,王統維又做出了一個讓村人詫異的決定:賣掉拖拉機,到蘭州做手藝去。不僅村人奇怪,家裏父親、妻子也不支持。他們勸他,俗話說,在家萬般好,出門千日苦,有好好的一份職業,為什麼還要到外麵去闖蕩呢?其實,王統維心裏早有盤算。在家裏的這幾年,他並沒有斷了蘭州的信息,經常在從蘭州打工回來的親戚朋友那裏打聽情況。得知蘭州家具產業正處於起步階段,王統維按捺不住自己奔騰的心,決定二度入蘭,在西北家具業中闖出一番天地。

領先一步創品牌

對於維民家私在西北市場的影響力,《甘肅浙商》雜誌有這樣的一段話:“遠到西藏阿裏,近到甘肅蘭州的各個縣、鄉,整個西北,除了新疆,‘維民傢俬’品牌的產品無處不在。你在這些地方的一個偏遠鄉鎮的飯館吃飯,會發現你坐的桌子或板凳就是維民家私的。抑或你在蘭州或銀川等西北大城市的賓館開房,你也可以發現你睡的床,以及賓館裏的家具都是維民家私的。”

維民家私的成功來自於王統維領先一步的經營思路。

20世紀90年代初期,寧海木匠闖蕩的步伐開始發生變化,他們不再進家入戶打造家具,而是自己開設家具作坊,製造成品家具。王統維來到蘭州後,正碰上了這股潮流,也馬上適應了這股潮流,開出了自己的家具作坊。如何在競爭激烈的家具市場站穩腳跟?王統維做出的第一招是做好售後服務,在蘭州家具市場第一個提出免費維修的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