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原 風風火火闖九州
——訪鄭州天龍壹聖家具製造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啟師
寬厚的笑容,樸實的相貌,記者眼前的王啟師隨和健談。他說,當初創業並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就是靠一股不服輸的闖勁。性格頗為直爽的他,也毫不避諱創業路上的跌跌撞撞,曾經因為賺得幾萬元就飄飄然,為此一度經營不善,舉債十多萬元……但曆經曲曲折折後,終靠那股不服輸的“闖勁”,揚起了事業的風帆。
小小學徒誌向大
作為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出生的農家子弟,王啟師和大多數孩子一樣,在艱苦的環境裏成長。14歲就輟學的他,自嘲不是“學習的料”,跟著父輩在田間地頭幹了三年農活後,又覺得自己不是“種地的料”,於是便一心想學門手藝外出打工掙錢。其間,看著木匠師傅每天走街串巷,風不打頭雨不打臉,有時還能在“東家”吃一頓頗為豐盛的“招待宴”,這門手藝讓這個十幾歲的少年動心了。就這樣,17歲的他告別田間地頭,正式拜師學藝做木匠。做木匠學徒畢竟是又苦又累的活,刨木板時雙手磨出血泡是常有的事。但一想到有門手藝就能出去闖天下,他就覺得再大的苦也能承受了。學了幾個月後,他就跟隨師父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車到了新疆。新疆之行並沒有讓王啟師有什麼特別的收獲,因為師父人生地不熟,找不到合適的活做,他們隻在新疆待了幾個月,又回到了寧海。
兩手空空回家的王啟師,心裏多少有些失落,在寧海待了兩年後,不甘心的他,跟著朋友又來到了蘭州。但在蘭州待了三年,賺的錢都花光了。或許是年輕氣盛,不服輸的王啟師決定換個城市去闖闖,他就不信,憑自己的手藝,不能賺大錢。就這樣,1990年,王啟師來到了河南鄭州,那一年,他23歲。
鄭州之行,王啟師沒有像前兩次那樣“空手而歸”,相反,這次他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和朋友合夥一起做家具,一年時間,用他自己的話說,竟然輕輕鬆鬆賺了一萬元。成了萬元戶的王啟師一下子充滿了信心:我要做老板,我要風風光光回寧海。
跌跌撞撞創業路
懷揣一萬元,王啟師回到了寧海。王啟師說,雖然我讀書不多,但自小腦子轉得快,膽子也比較大,對自己還有幾分自信。當時,他用這一萬元做本錢,在寧波做起了當時很紅火也很賺錢的裝修生意。
20世紀90年代,當時家裝業作為新生事物,在市場上非常受老百姓歡迎,每個裝修公司的效益都很好,王啟師的裝修公司也不例外。賺了個盆滿缽溢的王啟師,這時有點飄飄然了,盲目投資,加上花錢大手大腳,一下就由原來的“富翁”跌到“負翁”的行列中,沒錢不說,還欠了十萬元的外債。
路隻能靠自己來走。步入低穀的王啟師並沒有因此消沉下去,那股不服輸的闖勁讓他決定再次北上,去自己賺第一桶金的福地——鄭州,重操舊業。由於沒有本錢,二上鄭州還是從打工做起,每天早出晚歸,拚命賺錢。就這樣,用了三年時間,王啟師在還清了十萬元的債務後,手頭竟然還有些結餘。此時,那顆不安分的心又開始躁動起來,創業的念頭再一次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