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一奇跡的製作者,是飛越的員工們。就大劇院的員工來說,這是一份值得挑戰的責任。而市場也要求著他們,激勵著他們奮發努力。他們的挑戰更在於,他們做得是散客,不同於做旅遊場的外省眾多大劇院,要使觀眾能夠更多次數地走進劇院,必須要每天創新,每天保持新的飛越。這是飛越保持不老的生命傳奇,而這種難度正是成就十多年來名聲越來越響的關鍵所在。飛越每天至少換一個節目,十天至少換一台節目,所以對觀眾來說,十天就看到一個全新的飛越舞台。對主持人來說,每天要補充大量知識,看大量的書,否則怎能不會被掏空?對於舞蹈演員來說,更是辛苦,幾乎天天要排演,創意靈感不斷,必須成為常事,一台戲中的舞蹈要各具特色,幾台戲的舞蹈又要有相當的區別度,這可能是任何一個專業的國家歌舞劇團沒有經曆過的。他們編排的飛越版《江南style》一時火爆甬城,MTV《我愛寧波》成為寧波市委宣傳部到香港宣傳城市的利器。對小品演員來說,幾乎做盡了寧波人所有的生活場景,但他們相信生活永遠是新的,他們已經積累了三百多個小品。飛越時空的個性、特色,是建立在具體的每一個節目、每一句話上的,這就是飛越的品牌,飛越文化的軟實力所在。
而在飛越還有一件奇事。在演藝圈裏,演員都喜歡在一個演藝場穩定地工作上一年,在江浙一帶的演藝廳一般隻有十天的演出,所以演員都不太肯來。但是說到寧波飛越,他們卻滿懷憧憬。一方麵,這與飛越在全國的影響力有關,能夠上飛越的舞台是一種曆練,一種肯定,也能成為一種資本。像中國達人秀的蔬菜達人南衛東、南衛平兄弟、技巧達人安東、上星光大道的湖南鄉妹子唐媛,以及阿寶、劉大成、劉賽等都在飛越鍛煉過,獲得提升;天悅、龍梅子、冷漠等和飛越觀眾近距離互動過。另一方麵,這與飛越的文化有關,在飛越,演員純粹是為藝術來,而與藝術以外的事情無關。
飛越想做更大的一件事:能不能將全國的民營劇院聯合起來,實現資源共享,並訂立自律公約,在全國範圍內倡導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圍?這就是2010年,全國民營劇院演藝聯盟在寧波成立的緣起,寧波飛越廣場、長沙琴島演藝廣場、杭州金海岸演藝大舞台等全國13家頗具影響力的民營劇院成為首批會員,飛越廣場成為盟主。聯盟成立後,聯盟效應迅速顯現,不僅成為文化娛樂行業投資者和經營者交流管理經驗的平台,而且因演藝人才資源、節目資源和器材資源在聯盟內的共享,為演職人員創造了更開闊的空間,一舉改變了民營劇院“單打獨鬥”的局麵:飛越撬動了演藝界的品質飛越。這是另一個值得抒寫的飛越效應。
·並不是所有的飛越品質都可以複製
2008年,飛越成為浙江省文化產業示範基地,被評為建設平安江東先進集體,並從此成為江東娛樂場所消防安全的典範;2011年,被選為寧波市文化市場發展聯合會會長單位;2012年度獲寧波文化產業最佳創新獎,被列為浙江省重點文化企業,並成為寧波工程學院實踐教學基地,上海電影藝術學院教學科研實習基地等。而現今飛越已經走向全國,投入巨資3億元成功打造了“南通飛越百度文化廣場”,將原南通機電園地塊開發成為集演藝文化,休閑娛樂及美食文化於一體的3萬平方米的高品位大眾休閑文化中心;現在又投入2億元,打造安徽銅陵江廈明珠文化產業項目,銅陵飛越大劇院呼之欲出。浙江衢州的文化廣場方案正在擬定過程中,一種新的高端文化場所經營模式將展現在世人麵前。寧波長豐區塊的飛越時空大劇院項目方案已經審批通過,不久的將來,奉化江畔將矗立起帶有較強歐洲古典戲劇感元素的大廈,將為寧波市民提供文化宴會、演藝、高雅音樂、影視四大新的娛樂選擇。而老水表廠的區塊也在醞釀著新的飛越,古老的彩虹路、錢塘河將突破單一夜晚經營的模式,作為文化商貿綜合體再次驚豔甬城。
飛越不斷超越自己的經營成果,經營模式必然引起全國娛樂場所的關注。尤其是近年來,由於娛樂方式的多樣化,全國多數演藝劇院都麵臨著觀眾流失、營業走下坡路的困境。飛越成為人們探訪的奇跡。幾乎每天都會有來自全國各地的人來探訪飛越。
是誰築起飛越之夢?是誰讓火鳳凰屏開甬城之夜?
是時代的機遇,是寧波文化強市之夢,是江東區政府的推動,是市場之手,是百姓發自內心的喜愛。
是羅世軍的智慧決斷,是股東們共曆艱險齊心協力,是全體飛越人的堅持不懈的努力。
研究者歸納飛越模式:從民間來,到民間去,給老百姓看得起的精彩演出,讓老百姓享受實惠的文化資源。飛越堅持著這條基本路線,成就了從“的吧”到“舞廳”到“大劇院”,再“文化廣場”綜合體的飛越。但飛越不僅僅於此,它還善於營銷,善於細分市場,以多元化的票價,滿足不同層次人的需求,讓更多的人來。
有人偷偷地錄製飛越的節目,但是人們發現搬照過去的節目,一旦離開了飛越的土壤,就缺少了那一種味道。
飛越模式成功的最根本的秘訣是什麼?
如果不是作為一個觀眾站在舞台的麵前,而是作為一個觀察者走進舞台的背後;你會發現,這個團隊有如火的激情,如鐵的情誼。這一活生生的充滿情感的熱流卷裹著每一個人的心魂。他們已經融成了一個家。這是一個無法複製的機製。
羅世軍說,飛越成功的關鍵在於團隊。他經營人心的時間遠遠超過任何事情,遠遠超過經營他的集團產業。所有的人都安心在這裏工作,做得好,企業絕不會虧待;做不好,企業會好好引導。每一個人隻要認真做,都能夠獲得肯定。不少人隨著企業的發展,從一個普通的演職人員成長為在演藝圈中的明星,從一個普通的燈光師、酒吧的服務員成長為一個獨立體如酒吧的老總,從一個普通的駕駛員成為企業的副總,在飛越處處有勵誌的故事。飛越一個為人誇讚的奇跡就是,十幾年來,一大批員工始終與企業共成長,這在流動性極大的演藝圈裏,成為人們難以置信的事情。有部分曾經因種種原因離開過飛越的員工,闖蕩過後,又回到飛越,更是對飛越“家”的感覺感激不已。
說起羅董事長,沒有一個員工不是懷著崇仰之情:他的智慧、他的決斷,更是他的寬容、他的隨和。在集團裏,董事長是他們的兄長,他們都叫他四哥。四哥沒有架子,他常常跟員工一塊兒聊天、喝酒,聽員工講家裏的事情。員工家裏有事,甚至是集體宿舍的水管壞了,也會想到一個電話告訴四哥,四哥馬上會安排人做好。當員工有急難,四哥第一時間伸手相助,為員工捐款已不計其數。音樂師李剛說:我自己都沒想到孩子讀幼兒園要提前報名,是公司幫我給孩子找好了幼兒園。飛越已經十四年了,有一千多個員工,許多老員工都在這裏結婚生子,有些就是在飛越相識到結婚生子,飛越寶寶們已經一大群了。公司把員工的孩子出生日期都登記起來,幫來自全國各地的員工解決好實際的問題,並時常組織一些親子活動增進感情。羅董事長還組織大家為地震等籌集善款,擔當社會責任。
員工們說董事長唯一的缺點就是摳。每年帶員工走遍全國各個城市,觀看各地的演藝表演,學習各地經驗。但晚上觀看演出結束後,還要開車趕夜路,到了下一個城市,開淩晨房睡覺,因為淩晨房便宜,而且還要有人打地鋪。但打地鋪的卻常常是董事長四哥,他說因為大家能在一起及時討論一下學習的成果。他摳的是自己,他要把錢用到最需要的地方,所以每一分都要掰著花。
員工們說董事長愛憎分明。他對節目的要求極高,節目效果不好,會直接提出批評,如果達不到要求就被淘汰。但董事長從不因此放棄人,他的批評從來是對事不對人;總是一次次給人機會鍛煉,許多人就是反複上下台中最終站穩腳跟,及至成為明星。員工們說董事長幾乎很少有休息時間,他工作就是休息,休息就是工作。他比誰都做得拚命,做得認真;他比誰都敢當責任,誠信待人。他是飛越的靈魂。
而這一切都融彙成一種屬於飛越的文化。有些鑄入飛越靈魂的品質也許是人們無法複製的。
展望未來,羅世軍有了更多的期待:國民經濟持續增長,城鄉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精神文化需求將不斷提升,文化體製改革的不斷深化,國際社會“中國熱”持續升溫,已經成為拉動經濟增長新興主導產業的文化產業,必將擁有更開闊的前途,飛越時空必將有更廣闊的空間振翅高飛。而我們也有理由期待:有著最大活力與開創精神的民營文化企業,在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時代,隻要有更大的舞台,必將綻放更精彩的世界。有一天,他們同樣會走上國家“五個一”工程獎的領獎台,用他們的實力打造出一個個精品;他們一定能從百姓的口碑走向應該屬於他們的獎杯。 飛向藍天,上帝為我們長上了翅膀,
越過原野,我們齊頭並進。
時機對每個人來說是一樣平等,
空等閑,隻能杞人憂天。
走向前列,發展的機遇才能抓住,
向往未來,方知腳下任重道遠。
陽剛柔情奉獻我們一片愛心,
光芒四射照耀前進的方向。
大發展大繁榮,號角吹響振人心,
道路長,道路漫漫修遠兮!
這是一首歌頌夢想,唱出每一個深藏內心的對未來的渴望,唱出征戰生命激情的歌,它的名字叫《騰飛》。這是屬於飛越的歌,凝結著每一位員工的心靈,彙聚著飛越每一份溫熱的力量。帶著這首歌,飛越到各地去做公益演出,參加文廣係統組織的天天演活動;在寸土寸金的經營場地中,他們專門開辟了2000餘平方米的公益文化活動專用場地,舉辦各類公益文化講座以及愛心活動。他們要把對夢的渴望,播向每一個人的心靈。
誰不向往飛翔,既然選擇了征程,我們用歌聲互相激勵。這個世界需要歌聲,需要飛翔。騰飛,由江東到浙東,由浙東到華東,由華東到世界東方,火鳳凰必將讓江東的文化傳奇處處輝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