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聽新潮 彩虹跨越江東(3 / 3)

新會展中心,就是這批會展人的夢想揚帆之地。家博會、車博會、住博會,這一個個響亮的名字,不僅僅是江東的閃亮名片,也是寧波之於世界的窗口。各行業的領軍人物彙集於此,知名品牌,爭相布展。甬江之東,寧波國際會展中心這座彩虹形狀的龐大建築就像一個城市經濟的發動機,源源不斷地提供著城市向前發展的動力。楊傑的成功背後,也離不開會展中心的硬件支持。

新會展中心正式啟用後剛開始走的是市場化運作道路,由朱飛躍的寧波國際會展中心管理公司進行管理。麵對有場地少展覽的現狀,朱飛躍提出了的“三無換三有”,無本無息無折舊,展覽數量要有、資金平衡要有、管理水平要有;提出向社會招聘,本地企業和外地企業合作招標。

2003年2月28日,寧波市會展行業協會成立,標誌著全市會展業管理提高到新水平。會展辦、會展協會、會展中心,加上一批新興會展企業入駐江東,大樓的框架俱已齊備。寧波會展業在之後一段時間呈現出欣欣向榮的局麵,全國各地的同行都來寧波取經學習,寧波儼然成為城市會展業又一成功發展的範本。

朱飛躍的寧波國際會展中心管理公司經營場館、段傑民的寧波國際展覽有限公司管內容,是新會展中心新建後的“基本配置”。可以說,現在的會展業,除了外地公司以外,以楊傑為例的所有會展骨幹都是這兩個公司派生出去的。朱飛躍當時有一句話說“會展中心要把發錢的人變成送錢的人”,意思是,“我們原來都是會展中心的員工,都是需要發工資的。但一段時間以後,把他們培養出去,讓他們成為為會展中心送錢的人,他來租場地,送我們租金。這個階段,大大小小大概出了十來個專業做會展的人。”寧波前程展覽公司總經理、做寧波國際汽車博覽會的張建暉,做中國寧波國際住宅產品博覽會的陳展華,寧波華博國際會議展覽中心總經理、做中國國際家居博覽會的楊傑,都在這一時期展露了頭角。

當時會展中心也啟動了扶持展覽公司的一些策略,“比如他要四個展館,我們送他一個展館,就意味著他可以在沒有成本的基礎上,把展覽會做大;比如我們以場租作為投資,和展覽公司合作,跟他合股;比如說寧波國際汽車博覽會,就是我們當時一種新的創新形式,跟他分門票;還用一些其他的辦法使一些小的展覽做大,使一些本來看能不能做展覽的公司做定展覽。目前一些基本的展覽會,都是在2002年下半年到2010年這段時間形成的構架”。

展覽業是城市的功能體。簡單地說,就是把將貨物銷售出去的人跟需要貨物的人,找到一塊來,促進它的成交。寧波市原市長金德水對會展有過12個字的界定,叫“依托產業、服務產業、提升產業”,即圍繞產業搞會展,搞好會展促產業。通過會展帶動產業結構的調整,這就是展覽做資源配置的任務。寧波作為港口城市,是一個貿易大市,會展是推動開發、促進成交的最有效的手段。

寧波市會展辦公室主任陳國強常說,會展對經濟的帶動有“1∶9效應”。意思是說,如果會展業的直接產值是1塊錢,那它就能帶動周邊9塊錢的產值,“比如某個客商在這兒參展,肯定要吃飯、要住宿、要旅遊、要購物、要物流,這是一連串的相關服務,這塊實際上是無窮的大,一般說就是1∶9,這個觀點在國際上也是公認的”。“這些年發展會展對擴大城市影響力、對城市整體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環境的改造都有帶動”,陳國強說,“包括當年出租車的更換也與搞大活動要維持城市形象有關”。會展業屬於第三產業,核心就是建了一個新的服務業,對寧波城市從製造業走向服務業,起了很大的作用。它本身又服務了許多產業,可以說每一個展覽就是一個產業平台,對社會、城市、文化各方麵的帶動不可估量,城市品質得到極大提升。

從1997年到2013年,寧波會展業經過十五年的發展,從無到有,從慢到快,從弱到強,從單一到多元,從不規範到相對規範,不斷演進。總體而言,已形成發展快、輻射廣、帶動力強的新興產業,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總的來說,2006年之後,新會展中心主要形成了三大類型的展覽會:一是專業性的展覽會,叫專業展,基本上是以訂貨、促進貿易為目的。比如說像中國國際日用消費品博覽會、寧波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還有一些紡織類、機械類的展覽會。二是消費類的展覽會,比如說像寧波國際汽車博覽會,目的跟上海車展不一樣,上海的車展更多的叫新車發布,媒體很多,經銷商跟廠商形成一個交易。我們不是這樣。我們是一些廠商和經銷商一起來參展,然後下麵全部是市民,去看車、購車。中國食品博覽會、年貨展銷會等等,都是直接為老百姓服務的。三是一些專門的展示活動。比如太平鳥服裝的新款發布會、汽車經銷商的試車試駕、綠色環保資源節的啟動儀式等等。

截至目前,我市現有主要品牌性會展活動有:浙江投資貿易洽談會、中國國際日用消費品博覽會、寧波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中國海洋經濟投資洽談會、中國(寧波)智慧城市技術與應用產品博覽會、中國食品博覽會、中國國際家居博覽會、中國塑料博覽會、中國(寧波)國際住宅產品博覽會。寧波國際汽車博覽會、中國(寧波)國際文具禮品博覽會、中國浙江寧波人才科技周等等30餘項。

這一切成就的取得離不開政府有關部門的推動、配合與扶持。從第一屆服裝節開始,寧波會展業就秉持著政府推動、市場培育、協會參與的聯動發展機製,形成良性發展。

2007年4月,寧波市人民政府下發了《關於進一步推進寧波市會展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將會展業列為寧波市經濟發展的戰略性產業;同月,寧波市會展中心和國際貿易平台二期工程全麵啟動,把會展並入國際貿易平台,標誌著會展業發展進入新的曆史時期。

2007年5月,成立了寧波市國際貿易平台工作辦公室,國際貿易常年展工作得到進一步強化,會展中心開始建造七號館、八號館,又有新的嚐試。在2007年6月召開的全市會展工作會議上,毛光烈市長提出“舉全市之力打造國際會展之都”的工作目標。

為增加展覽麵積,新會展中心又造了二期, 2008年6月正式投入使用。總投資4.5億,總展覽麵積有4萬多平方米。至此,一、二期加起來共擁有9.7萬平方米的展覽麵積(室內7.7萬平方米,室外是2萬平方米),整個展覽館的建築麵積達13.3萬平方米。

2007年8月,寧波市會展協會更名為寧波市會展業促進會,進一步強化了寧波市會展業發展的增促機製。2008年起,市政府每年安排2500萬會展業發展專項資金,並出台了相應政策,重點扶持在會展中心舉辦的展會,用來獎勵和引進,扶持額度位於全國先列。這一切,都標誌著寧波市會展業發展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為促進縣(市)、區會展業發展,市政府還積極主持會展考核評比。從2005年起,市會展辦結合全市服務業目標考核工作,對縣(市)、區會展工作開展目標考核。同年,市會展行業協會啟動了年度十佳展會、十佳節慶和最受會展客商歡迎的年度十佳酒店等評優工作,在浙洽會、消博會和服裝節期間,市有關方麵還分別對市區主要酒店開展優質服務評比或評估活動。2008年開始,每年進行全市會展工作考評和優秀展會項目評選活動,並由市政府發文表彰,鼓勵先進,極大促進了市級部門和有關企業發展會展業的決心和積極性。

2011年開始,寧波會展業開始轉型升級發展。2012年,市第十二次黨代會明確提出加快把寧波打造成為區域性國際會展城市的宏偉目標,著力推進全市會展業從注重數量規模向提升質量效益轉變,著力推進政府主導型會展向市場化方向轉型,著力推進以消費類展覽會為主向貿易類展覽會轉型,優先扶持進口型展覽會,積極扶持出口型展覽會,努力提升會展業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品牌化發展水平,更好發揮會展業服務於進出口貿易,服務於工業經濟,帶動相關行業發展,促進內外交流合作,擴大城市影響。

·尾聲:大江流日夜

曆經十五年的發展變遷,作為從零起步的全新事業,江東會展業從無到有的騰飛伴隨著創業之初的陣痛、高速發展時期的喜悅、轉型期的磨合,其背後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這些故事蘊含著會展人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支撐這批從業者的則是永遠奮發向上、同舟共濟、不斷進取的信心與對美好未來的信念。可以說,他們的生命曆程就是寧波會展業的發展曆程。

過去十五年,會展業對城市各大產業經濟的帶動不可估量。而在行政中心東遷後,位於東部新城的會展中心,將麵臨著新的發展機遇。江東區正全力經營著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會展品牌,並推向世界,使之成為能夠代表江東文化的閃亮名片,真正發揮品牌的文化力量。放眼未來,隨著城市交通設施的日益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旅遊景點推廣打造,酒店資源的進一步整合,我們沒有理由不相信,這座跨越在城市上空的靚麗彩虹能散發出更閃亮的光彩。而立足本土、放眼世界的江東會展人,將堅持自己的夢,繼續前行。

大江流日夜,長虹舞當空。是的,這一脈溝通、聯誼、共譜華章的力量,將提供城市永遠的向心力和永恒的發展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