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巷陌 甬上美食與江東百味(3 / 3)

狀元樓還開到了天津。甬籍著名作家馮驥才在其《俗世奇人》一書中,就寫到寧波人馮五爺在天津開甬菜館的故事,其中說到“中國人想賺錢,第一個念頭便是開飯館。民以食為天,民為食花錢;一天三頓飯,不吃腿就軟,錢都給了飯館老板。天津的錢又都在商人手裏,商界的往來大半在飯桌上。再說天津產鹽,吃菜味重,寧波菜鹹,正合口味。於是馮五爺拿定主意開個寧波風味的館子,便在馬家口的鬧市裏,選址蓋房,取名狀元樓。”馮驥才說,馮五爺的狀元樓是天津獨一家寧波館,海魚河蝦都是天津人解饞的食品,在寧波廚子手裏一做,比活魚活蝦還鮮。

甬江狀元樓在20世紀幾經興衰,直至八十年代初,在寧波幫人士王寬誠、鄒星培、翁偉年、王欣康等鼎力相助下,又得以在三江口重開。1987年10月包玉剛先生歸鄉訪舊,在撫今憶昔之際,包先生登樓重嚐家鄉風味的寧波菜。那盤冰糖甲魚香甜酸鹹之美味,令其稱讚不已。

“中央樓”即為與狀元樓齊名的中央酒樓,地址位於和義大道與東門口的交彙處。中央樓創辦於抗戰初期,店鋪比狀元樓大,共有三層,濱三江而麵鬧市,環境優美。當家菜肴也以甬菜為特色,雪菜大湯黃魚是其最具代表性的菜肴。此外還增加了荷葉粉蒸肉、蝦子扒參、醃篤鮮等兼容滬杭特色的新品種。昔日的老字號酒樓都是幫派分明,涇渭有別的。它們烹製貨真價實的屬於一幫一係的菜,待把這一派係的菜都製作精妙,富有特色之後,行有餘力兼售少許他係菜品。

東福園以經營徽菜著名。在清末民國,大量徽商集聚寧波,如寧波東門外靈橋邊有成泰漆店、江東有王日茂茶莊、江北岸後馬路(今人民路)有張誌大茶葉店,鼓樓有姚家開設的前新裕大茶莊等等,徽菜自然走入寧波。1933年,徽商吳子昭集資六千銀元,在三江口南側開設菜館,以“福如東海、壽比南山”之句取名東福園。由於選料精細、做工精致、味道醇厚,成為當時規模最大的豪華酒樓,一時還與杭州的“樓外樓”齊名。

·吃在江東:街衢巷弄盡是繁華滋味

近現代大量南北商號集聚江東,像慶安會館、安瀾會館這些曾經福建人的商業休閑會館。冰廠跟、木行路、泥堰頭等地在過去就是交易冰塊、木材、農副水產品的場所。因為人員輻輳,促進江東飲食業的發展,當時的餐飲美食主要集中在百丈街、後塘街、灰街、新河路一帶,規模不大,但也蔚為可觀。據載,民國十八年(1930),天官地戎家戎鬆年,創始了“好吃來瓜子”,還一時風靡上海灘,遠銷東南亞,人稱“瓜子大王”。

在新中國成立後的三十多年中,江東絕大部分區域還是農村,滿眼都是綠油油、水盈盈的農田。但農業已開始轉向為城市服務,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改為糧菜兼種,到八十年代完全變成了寧波市的蔬菜基地。這一段生產變革是江東融入城市的前奏,也是江東餐飲繁榮的序曲:這些熟悉城市胃口的農村,在八九十年代改造成城市街區後,大都發展服務業,而餐飲成為最主要的形式之一。東郊街道寧江村1985年創建了寧波市規模最大的村辦賓館——蓬萊大酒店,在九十年代末還與蕭山開元旅業總公司共同投資建起了江東區第一家四星級餐飲賓館開元大酒店。在寧波城市高歌猛進向東擴展的過程中,他們用餐飲讓城市對這段曆史的記憶變得鮮活而明麗,印象裏滿是難以忘懷的快樂情緒。在老城區海曙人的眼裏,它洋溢著濃濃的新興城市氣息,而又不乏樸質的鄉村味道;在農村人的眼裏,它展現著現代城市的時尚與繁榮,流泄著讓人羨慕的勃勃生氣,成為城市人後的生活是如此殷實而充滿活力。而在江東人自己的眼裏,他們找到了洗腳上田後城市生產創業方式,在遍布餐館國營的時代裏,他們捷足先登,從個體戶到民營企業家,成為一代弄潮兒。

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到本世紀初,與江東經濟發展、城市麵貌整體提升相同時,餐飲發展進入高漲期,尤其是入選中國餐館百強企業排行榜的向陽漁港、石浦、彩虹坊等巨頭齊聚江東後,確定了在老三區餐飲業中的優勢地位。到現在,江東的國際高星級酒店餐飲有香格裏拉、喜來登、中信國際、開元大酒店等,高星級酒店數量,即使和國內多數地級市相比也毫不遜色。這些酒店生意興隆,像喜來登酒店的餐飲收入在大中華區50多家門店中排名第1位。2010年5月正式開業的寧波香格裏拉大酒店,當年餐飲收入在集團中國區酒店中排名第一。總部設在江東的向陽漁港、石浦、漢通等企業,在上海、南京等一線城市開出連鎖酒店,家家生意火爆,在當地還引發了一股寧波菜風潮,寧波菜由此成為寧波的一張新名片。

向陽漁港可以說是最為典型的一個江東餐飲企業,成立於二十世紀末,短短十多年的發展,卻濃縮了寧波近幾十年整個餐飲業躍進的發展史。它特色鮮明,以東海海鮮為主,力推鮮鹹合一的寧波味道,以寧波為基點向各大城市進軍。從南京到蕪湖上海到香港等,一時間人們驚呼以寧波板塊為主力的浙江餐飲,在飲食江湖上的叱吒風雲,顛覆了高星級飯店對頂級餐飲的統治地位。向陽漁港已連續多年躋身中國餐飲百強正餐排名前十位。向陽漁港同時體現了傳統寧波幫文化特點,敢想敢闖、兼容並包,以大氣魄吸收各地飲食文化,比如集團總裁畢金良親赴廣州重金誠聘粵菜廚王,在南京紫金分店推出精品粵菜館;在重金邀請下,淮揚菜廚王、川菜廚王等也紛紛進入旗下餐館。而“廚藝研究中心”在研究和繼承傳統菜肴的基礎上博采眾長,推陳出新,滾動式推出數千餘種不同風味的創新菜、時令菜、特色菜。向陽漁港已經成為寧波文化一個可知可品可體驗的窗口。

隨著江東樓宇經濟的發展,各種特色風情餐飲不斷融入城市的角角落落,如江南美景、理想主義、聚卿舫、湧上花、名家廚房等,以及分布在百丈路沿線的真鍋、百世德、檀宮、聖巴裏、SPR咖啡等西式餐飲。這些菜館的特點是善於營造高雅就餐文化,環境精致,或奢華高貴,或小資情調濃厚,或現代派,或江南風情,或漁港風味等,常常有自己特色私房菜、招牌菜,光各種菜肴便是一個味道無窮的好話題,樓宇裏的白領階層需要商務洽談、情感約會的時候,馬上就一一盤點哪種情調更適合今天的見麵。近期又有利苑、鼎泰豐、俏江南、小南國等國內外知名餐飲品牌一同亮相東部新城的寧波國際金融服務中心。香港利苑酒家是東南亞最好的粵菜食府之一,已經享譽世界30餘年;而台灣小籠包專賣店鼎峰泰,曾被美國紐約時報評選為“世界十大美食餐廳之一”;俏江南是國內十佳餐飲企業之一,這是它在國內二線城市開的第一家品牌旗艦店。

但是最有味道的、與普通百姓密切相連的,是尋常百味。早上出門,除了街頭的大餅油條粢飯團,特色小型餐館也很多,比如永和豆漿、德勝麵館、沙縣小吃、台灣飯團、漢堡小子等。午飯圖個簡便快捷,比如到來必堡、陽明、新四方、肯德基、麥當勞等地方撮一頓,或者到驚駕路、達升路、彩虹北路、華嚴街、天童北路、滄海路等街區,找一個特色的餐飲店,或湧上外婆橋、貼閣碧、甬尚人家等吃江浙派或新派寧波菜肴,或換個口味,湘菜、川菜、徽菜、東北菜的來一頓,價格實惠,環境幹淨;幾個朋友喝幾瓶啤酒,小生活的滋味非常不錯。這些街區縱橫交錯,使味蕾的選擇變得極其方便與自由。最熱鬧的是晚上,街區兩旁絢麗的霓虹燈一一亮起,整個江東呈現出一片醉人的繁華。因為這些街道中間沒有隔離帶,大約都是二到四車道,兩邊的樓層常常也不是太高,街麵背後往往就是二十世紀八九十代的老式住宅區,隻有在十字路口寬闊地帶,才有高層的大酒店等,所以特別適合人遊憩散步,感受融進特別樂胃的生活氣息的暖意。在記憶中,江東南路原先海產品批發市場還在的時候,沿江有許多海鮮大排檔,夏日裏,一邊是涼爽的江風穿過近岸樹林而來,一邊看兩岸繁燈如火,朵頤剛從漁船裏出來的各種海味,多少愜意與暢快,像漁輪廠海鮮城營業一直到第二天早上為止。

自2007年始,在每年下半年江東都有一場盛大的美食節。因為餐飲店多,而各種層次的餐飲店,無論川菜還是湘菜,無論粵菜還是港台特色小吃、各種大菜,都樂意在這樣一個節日中展現自己的身手,所以江東美食節可能成為眾多城市中最具全民狂歡特色,也是最為盛大的美食盛宴之一,全城都把目光集聚在他們創造的滋味上。30多家餐飲大企業舉行各具特色的“美食周”活動,像向陽漁港、郡王府、江南印象等高端名企,這時候也放下架子,在美食廣場中設置精品美食展台,來展示他們的餐飲文化和發展理念;餐飲特色街區則推出一個個吸引普羅大眾的係列主題活動。連本地、外地的食品製作企業也參與進來了,集中開展促銷讓利活動。而在這樣的盛會中,我們發現寧波人“本色、原味、清淡”的傳統口味正在悄然演變,吃香喝辣也逐漸成為日常餐桌風格,寧波人開始嚐試著引入各派風格豐富家常菜肴。吃已經成為人們感受多元文化交融、碰撞、創新之美的重要方式,寧波城市海納百川的文化精神,崇尚商業、平民日常的城市風格,就這麼可知可品的、充滿現代感地走入了我們的生活世界。

或者說,江東不僅形成集多層次、多元化為一體的品牌餐飲體係,而且塑造了一個城市新的充滿活力的生活方式。2012年,全區共實現住宿餐飲業零售額23.4億元,增長14.1%。其實飲食文化,早已超越了“吃”本身,超越了經濟本身,包含著深刻的社會意義。吃在江東,也不隻是一句響亮的口號,不僅僅是新老寧波人和海內外觀光客們的一種飲食共識,而是對開放自由、開拓創新海派精神的悅納。它以健康與貼近人性的形式,向人們展示著生活之美、世界之美,展示著人類創造的豐富,與想象的奇麗。今日江東,在走向寧波的現代化餐飲強區的同時,也昭示著走向了一個創造力勃發的魅力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