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第一傷科——陸氏傷科 二、登峰造極陸銀華,為一代療傷聖手(2 / 3)

這時候,陸銀華拿過來一麵小銅鑼不緊不慢地敲起來。過了一會兒,病婦四周聚集起一群聽到銅鑼聲過來看熱鬧的人。在場的各位莫名其妙,誰也料不透陸銀華到底想幹什麼。

那時候,雖然已到深秋季節,但天氣尚暖和,那病婦高舉著雙手孤零零地站在一圈陌生人中間,連係在腰間的那根褲腰帶都暴露無遺。她又羞又急,不知所措。就在眾人也雲裏霧裏之際,陸銀華突然放下小銅鑼,出人意料地從衣袋裏掏出一把剪刀去剪那病婦的褲帶。病婦頓時驚慌尖叫,本能而又不顧一切地用雙手去抓自己的褲腰……就這樣,眾目睽睽之下,那婦人的雙肩關節“脫位”瞬間複位。

其實,陸銀華不僅僅是療傷聖手,而且還是一些內科、外科、婦科雜病等的治療高手。郭巨有一位胡某,因頭部內傷,牙關禁閉、瞳孔縮小、喉間痰塞、呃逆連連,時而昏昏沉沉,時而煩躁癲狂,四處求診無效,5天後求助於陸銀華。陸銀華給以銀質針、陸氏傷藥等精心救治,該病人很快轉危為安,病愈後如常人。

有一位山裏人,因海底傷,致使陰囊破裂,睾丸脫出懸空在陰囊之外。對此病例,陸銀華先給以認真仔細的清創,然後輕巧地將睾丸放回陰囊內,再用絲線蘸香油進行縫合。經他的悉心調治,這位病人很快就痊愈回家了。

抗日戰爭期間,陸銀華遇到了一位脛骨開放性骨折病人,患肢血肉模糊,斷骨完全戳破皮肉裸露在外,而且因出血過多,病人麵色蒼白,神誌恍惚,已經進入半昏迷狀態。此前,陸銀華接觸的多為閉合性損傷病例,還沒有處理過傷情如此嚴重的病人,不但沒有配備對症處理的器械,而且完全可以遵循中醫骨傷科的行規——見血不治的理由,推托出去。然而,陸銀華不是這樣。他急中生智,取來大號銅質筆套管一枝,蘸香油擦拭幹淨之後,以楔形的一端插入斷骨之間,輕輕向上一撬,使裸露在外的斷骨先複位,然後按一般的四肢骨折給予敷藥、固定、包紮,再給予中藥調治,三個月後骨折愈合無後遺症。

新中國成立後,曾經擔任浙江省省委書記的江華,其妻吳仲禮因出現原因不明的雙顴骨潮紅難受而多處就醫,經中西藥物治療無效。一次偶爾的機會,有人向吳仲禮推薦了陸銀華。

陸銀華應邀赴杭州。在江華的家裏,陸銀華按常規望聞問切之後,給吳仲禮以血府逐瘀湯,牛膝用至24克、紅花用至15克……竟藥到病除。其中,有一次,陸銀華赴杭州去吳仲禮處為她進行診療,吳仲禮非常客氣,從抽屜裏拿出了當時的高檔香煙牡丹與大前門招待陸銀華,誰知旁立之人居然因“政治高度”出言阻攔。

吳仲禮擺擺手說:“陸老先生完全有資格抽這樣的煙。”

陸銀華還自創有“夢醒湯”治精神病、“陸氏羌活湯”治小腳女人冷天足趾痛,都獲得了十分顯著的臨床效果。

陸銀華為醫,不僅全麵繼承了陸氏傷科的祖傳精華,而且對非陸氏的古代經典醫籍如《內經》《本草》《醫林改錯》《傷科補要》等均有深入的研究。他汲取了葉天士、王清任等古代名醫的臨床經驗,結合自己的實踐所得,在中醫骨傷科領域自成學說,形成流派。

對於早期頭部內傷,陸銀華的理論是“心腦並論,治心為先”。他認為,神明之重在於腦,神明出入在於心,即腦的思維活動是通過心來完成的。以這個理論為基礎,陸銀華創立了以鎮心安神為主的“琥珀安神湯”,處方中重用琥珀、朱砂、龍齒、金石等以重鎮心神,療效卓著。陸銀華還認為,頭部一旦受傷,必然神不守舍,因此出現頭暈頭痛、惡心嘔吐等並發症狀,應當佐以菊花、桑葉之類以升清陽,獲得了顯著療效。

對於處理骨折治療過程中的固定與活動關係,陸銀華的理論是“靜以磐石不移,動如擺鍾有律”。他認為,要想防止骨折整複後的重新移動,就必須給骨折斷端創造一個動靜適宜的良好愈合環境,關鍵是靜中求動、節律分明。按照這個理論,他選用了具有良好固定性能的杉樹皮為材料,製作成夾板,應用於臨床,並通過繃帶、小夾板、棉壓墊的相互作用,使傷肢及其相連關節處於十分適宜的位置,達到靜中有動、動中有節律的要求,促進骨折愈合——活動具有加速骨折愈合和關節功能恢複的作用,陸銀華常常這樣告訴病家,“關節的功能活動要有節有律,循序漸進;活動的範圍、幅度要由小到大,活動的次數要由少到多,自始至終,貫穿於療傷、養傷的全過程”。

對於骨折的內治,陸銀華的理論是“血溢宜止勿遲疑,活血祛瘀緊相連,補肝益腎調血氣,不礙脾胃惜後天”。他認為,凡骨折創傷出血或伴有內髒破裂而出現的吐血、嘔血、便血、尿血和鼻出血的病人,應當以止血為先,不能遲疑;血已止或皮不破而內髒損傷的,則應采用活血祛瘀的辦法進行治療;到了治療的中後期,就必須以補益肝腎、調理氣血為原則,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