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車無汽缸發動機,無方向盤,無天窗,無車門,四輪人力驅動,環保無汙染,乘坐舒適有動感,阻力係數較大,當行駛於凹凸不平的路麵時,乘坐者能明顯感受到顛簸跳蕩的快樂。整款車線條剛勁有力,極富運動特色,讓你盡顯王者風範。
有幸能坐在車上的,一般是大一點的孩子,他端坐於備鈴車上,擺出統帥的派頭,指點江山,揮斥方遒,嘴裏唾沫四濺,驅使一幫比他小點的小屁孩給他加油推拉。
讓備鈴車啟動的過程也頗為滑稽,在車子前麵拴一根麻繩,由一個或兩個小屁孩把麻繩係在肩上拖著前進。這些小屁孩坐備鈴車是輪不上的,要能分到拉車的任務,那也是莫大的榮耀,絕不會把拉車看作苦力活。
那時候,拉備鈴車,要比開寶馬車來得更有麵子。
但是,誰也免不了有想當老大的時候,小屁孩偶爾也會流露篡位的欲望,腆著臉請求老大讓位給自己坐,但老大端坐車上不肯挪屁股,那些小屁孩就很生氣,或甩手不幹了,或把備鈴車飛快地拉到路溝裏,讓老大摔個嘴啃泥。
假如要給備鈴車做個廣告語的話,那應該是:坐備鈴車,無比尊榮的享受。
打不死
打不死的正經名字叫“陀螺”,“陀螺”這兩字,恰巧是“韋馱”與“羅漢”的合成。韋馱跟羅漢,那都是法力巨大的神仙,自然打不死。可見這名字是有深刻含義的。
打不死的做法很簡單,拿一截木頭打磨成像子彈的圓錐形,再在圓錐的尖端嵌入一顆圓鐵珠,就成了。
玩耍時,將抽打繩子纏在打不死上,往地上一拋一扯,打不死便在地上旋轉起來。當它速度慢下來時,再用繩子不斷抽打它的側麵,如此便能轉個不停。
滾鐵環
滾鐵環,這是比較小兒科的遊戲。找一根細鐵棍,一端彎曲做成鉤狀,鉤住鐵環後推著鐵環前進,以推路遠者勝。這種遊戲比較能吸引十歲以下的小孩子,十歲以上,目光早被彈弓、竹管槍等攝去了。
擦 子
女孩子的遊戲永遠那麼乏善可陳,除了“擦子”,就是“跳皮筋”。
擦子是北侖土話,具體玩法是:找四五顆麻將牌(沒有麻將牌,也可用軍旗代替),然後縫一隻與麻將牌差不多大的小沙包,將沙包順勢拋向空中,趁沙包在空中時,將麻將牌迅速撿起拿在手中,而後再接住掉落的沙包。
玩擦子的花樣很多,橫放著的麻將牌算一毛,豎放著的麻將牌算兩毛,兩隻橫放的算兩毛,兩隻豎放的算四毛等等。
擦子講究手疾眼快,很適合靈巧的女孩子玩耍,但不適合笨手笨腳的男孩子。
那些小時候丟麻將牌玩的小女孩,現在已成長為玩麻將的悠閑女主婦,可見,童年影響一生,又印證了那句古話:三歲看到老。
如今的小孩子早已不玩木殼槍、備鈴車了,他們玩變形金剛、電腦遊戲。從木殼槍到電腦遊戲,歲月見證了一個時代的發展。
看著他們在虛擬世界裏玩得不亦樂乎,我就會想到小時候的自己:腰裏別一把木殼槍,頭上戴一頂柳條編就的草帽,手持彈弓,一身披掛,全副武裝,乘坐著備鈴車呼嘯來去,何等的威風。
當我端坐在電腦前,我的心卻依然在鄉下的山野間狂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