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鄉 味 曾經流行過的遊戲
介紹幾款遊戲,也讓現在的孩子們開開眼界,瞧瞧他們的爸爸媽媽小時候是怎麼玩耍的。
木殼槍
出生於20世紀70年代左右的男同胞,小時候大約都擁有過一支木殼槍。其實木殼槍玩不出什麼花樣,既沒有開關,也不能發射子彈,充其量不過是木匠師傅的蹩腳藝術品。之所以愛它,圖的就是拿上槍後,能有幾分小兵張嘎的英俊與帥氣。
想想看,一位男孩子,手持木殼槍,圓睜著雙眼挺身而立,這孩子的形象就和小兵張嘎一樣閃閃發光了。假如沒有這支木殼槍襯托身份,男孩子在夥伴圈裏的江湖地位未免大跌。
彈 弓
彈弓也是男孩子的必備武器之一。彈弓一般有兩種,一是鐵製的,一是木製的。前者比較好做,拿根細鐵棒,彎成“丫”字,纏上皮筋就可以。
後者有點難度,首先得找到長成“丫”形的樹枝,並且這樹枝必須足夠結實,能承載皮筋拉力。找到後,把樹枝去皮打磨,一直打磨到手感光滑為止。然後在“丫”字的兩端點各嵌入帶扣的螺絲釘一枚,用以拴住皮筋。於是一支破壞力強大的武器就麵世了。
那時有一同學想做一張彈弓,急切間找不到合適的材料,於是偷了他母親織毛衣用的鋼針數枚,做了一把歪歪扭扭的彈弓,後來疏於防範,被他母親發現,被打得東逃西躲,很是狼狽。
小時候我很喜歡玩彈弓,有了這張彈弓,隻覺得踏遍東山都不怕。
彈弓的出現,令當時很多人家玻璃製品的使用壽命大大縮短,並且案犯極難抓獲,因為他們多數不在事發現場,都是手持彈弓遠程瞄準作業。假使要對案犯進行追捕也很難,因為他們跑得比主人更快。
基於這東西射程太遠,殺傷力太大,後來被家長與老師聯合抵製。所以,在後來彈弓就成了管製武器,大人們看到一把就沒收一把。在我們感到失落的同時,也為家裏的玻璃窗、樹上的麻雀窩感到幸運。
本文不推薦使用彈弓,寫出來隻為方便後人考古。
竹管槍
彈弓既然被禁止使用,那就得找到它的替代品,以滿足男孩們好鬥的天性。於是,竹管槍就出現了。竹管槍的製作並不複雜,它的主要材料是水竹,水竹比較細小,做成後,適合揣在兜裏。彈藥以山裏的泡桐樹果子為主,這種果子與黃豆差不多大小,剛好能塞進槍管。竹管槍的射程不遠,因此破壞力很小,大人們對這玩具也就睜隻眼閉隻眼而網開一麵了。
說起槍,那時候還流行玩木頭做的紅纓槍。我有一同學,他爸爸挺聰明的,用木頭給兒子做了各種各樣的兵器,刀槍劍弩斧棍等等,十八般武器幾乎全了,因此他的家,對我們而言就是聖地麥加,充滿了無窮的誘惑。
備鈴車
備鈴車是北侖土話,學名可能叫“軸輪車”,或者“滑輪車”。因為它的車身部件裏,隻有四隻滑輪是比較有現代工業化風味的。
對小孩子來講,做備鈴車是個大工程,得集體行動,單槍匹馬幹不來。普通的做法是拿幾塊木板拚湊成車底,再拿兩根木棍做車軸,裝上滑輪,便大功告成。
為了省時間、趕進度,我也曾用過偷工減料的方法,在幾個同學的無私幫助下,把家裏的兩條方凳拆了,拿凳麵做車底,再拿其中兩條凳子腿做車軸,裝上四隻滑輪,於是,一輛異常拉風的備鈴車就誕生了。因為拆家什而挨母親的幾下打,卻能換來遊戲的快樂,那也是非常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