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鄉 味 上陽印象
寂寥的春日午後,陽光疏淡地照臨,一隻老虎懶洋洋地踱到溪邊飲水,沙灘上留下一枚輕輕淺淺的虎掌印。
這枚虎印,就是上陽。
說起上陽,唐朝也曾有個上陽宮,富貴華麗,住過唐玄宗,住過武則天。唐代詩人溫庭筠寫了首詠歎上陽宮的《清平樂》:
上陽春晚,宮女愁蛾淺。
新歲清平思同輦,爭奈長安路遠。
鳳帳鴛被徒熏,寂寞花鎖千門。
競把黃金買賦,為妾將上明君。
上陽的村落頗為分散。蕉山村有人家幾十戶,團團聚首於一個山坳裏。太平村,也是幾十家農戶聚在一塊,彼此親密無間。馬盤村如此,隔塘村亦如此。村落與村落間翹首相望,這些村落形成虎掌中的幾塊小掌。虎掌當中最大塊的是辣頭(lɑ字為本地土造字,本文取其諧音)。辣頭包括石山村、東園村、山坑村等相鄰村落。
“辣頭”估計是小名。小名本就圖個好玩有趣,聽來倒像“癩頭”。裏麵住的自然也不乏癩頭阿三似的人物。
“辣頭”這名字算是取對了。因為姓辣,所以狠。血性男兒便是這裏的土特產。上陽人的狠和橫,在北侖名聲顯著。各朝各代,都出產一批數量不少、名氣不小的大亨、賭王、扒手。聽說清代的富商、錢莊多數出自山西,又聽說四川有個將軍村,小小一個村子出了十多位抗日將領。原來什麼地方出什麼人也有個講究,就像番薯坑裏,挖出的是一窩番薯;芋艿坑裏,挖出的是一窩芋艿。各有各的好。
這樣一個辣頭,這樣一個石山村。自然而然讓人聯想到《水滸》裏的石碣村,那裏麵也住著一群不服王法的草莽好漢,比如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也是大碗飲酒,大塊吃肉,呼嘯來去,偶爾殺人。
上陽真是個好地方。第一次去我就起了壞念頭,一心想做個守財奴,守住這裏的山水。這裏山水不用買,風月不必沽。休閑亦可,養老亦可,耕作亦可,讀書亦可。如果能“吃在梅山,住在上陽,工作在新碶”,人生如此安排,可以無憾。
我都不忍心把上陽寫出來曝光,怕一曝光,它的美從此外泄,世人從此蜂擁而至。去就去吧,隻盼你去時腳步放輕一點,聲音放柔一點,不要驚動這塊難得的淨土。
感謝老天,感謝上帝,數百年來,這地方依然像個待字閨中的姑娘家,小姑獨處,容顏俏麗,還沒給政府糟蹋。多虧了有個叫“雙石人山”的守護神。
雙石人山是這一帶最魁偉的山脈,海拔492米,峰頂有巨石一對,如思想者沉吟而立,故名雙石人山。山上有個水庫叫黃龍坑,水極清冽,掬之味甘,坑深莫測,宜乎魚龍棲居。
多少開發商想糟蹋上陽,可是麵對笨拙魁梧的雙石人山,始終有心無力,不能得手。這才保全上陽的貞潔。同時讓那些人避免了眾多口水,也僥幸躲開了一個令本人遺臭萬年的大災難。
感謝神,感謝真主,讓北侖保留了最後一塊處女地。十年後,當青山綠水成為傳說,當鳥語花香成為故舊曆史,慶幸我們還擁有一個上陽。十年後,當北侖的小學生想寫一篇有關泥土的作文,慶幸他們還能在上陽找到泥土的實物。
金庸在《天龍八部》的結尾部分這樣寫道,遼主耶律洪基在陣前折斷狼牙箭,對三軍起誓說:有生之年,再不南征。頓時三軍歡呼,人人磕頭。耶律洪基心中一凜,似有所悟。眾望所歸,民心所向,老百姓的支持才是最重要的。有時,打道回府,退下來靜靜地想一想也不失為一種辦法,何必非要征服,非要急功貪利地猛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