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軍官和特務則是銀幕中的又一類“壞蛋”。陳述在《渡江偵察記》中扮演的情報處長,相比地主和鬼子小隊長,更有城府,壞得更內在一點。他在江邊扒下偵察員肩膀的動作和那句“你是扛搶的”台詞,已足見其狡詐了。
花旗袍、燙頭發、高跟鞋;說話浪聲浪氣;嘴上經常叼著香煙;麵容嬌豔,行為詭秘……這些似乎組合成了銀幕上女特務的固定形象。《英雄虎膽》中的阿蘭、《羊城暗哨》中的八姑和梅姨、《霓虹燈下的哨兵》中的曲曼麗等差不多概括了各式女特務的形象。那時,在街上看到穿著時尚、走路有些特別的年輕女性,背後都會輕輕地叫上一句——“阿蘭小姐!”
經典台詞
電影裏的正麵人物,往往是通過充沛的激情來表現,包括令人難忘的台詞。比如《英雄兒女》中王成的“為了勝利,向我開炮!”——這常用在我們小時候打泥巴仗的時候,會給我們一種特別的幹勁。還有《冰山上的來客》楊排長的那一句“阿米爾,衝!”連小孩子也知道,那是在給找對象的人加油。《火紅的年代》主演於洋在煉鋼爐前對廠長的一段話,那是很容易讓人流下眼淚的。那個時候那些被稱作“紅色電影”的台詞特別充滿激情,往往更容易讓人感動。《春苗》中有,《青鬆嶺》《創業》《第二個春天》等影片中都有。這些台詞肯定有利於詩人氣質的培養,後來才知道,這也叫抒情。
那個時候,反派人物的台詞往往更容易被記住。《閃閃的紅星》中胡漢三的一句“家賊難防啊!”讓我們著實為潘冬子捏了一把汗。《地道戰》中湯司令拍馬屁式的一句“高!實在是高!”活生生地展現了漢奸媚態。又如一部不太好看的電影《戰洪圖》,裏麵有一個冒名頂替的壞分子,大家都在抗洪搶險的第一線嚴防死守,他卻在暗地裏盼著老天再下雨:“下吧!下吧!下他個七七四十九天,我才高興呐!”充分暴露了他陰險的嘴臉,後來,許多人不想參加某項露天活動或希望其泡湯,也就這麼念叨。《戰上海》中一句“湯司令到?——”比今天電視劇中的“皇上駕到——”更有中氣,還有那《偵察兵》中的主演王心剛喬裝進入敵軍炮陣地,戴著白手套,一邊摸炮筒裏的灰一邊說:“你們的炮是怎麼保養的?太麻痹!太麻痹啦!”很有國民黨軍官的官腔和架勢。當然,更絕的是《決裂》中由葛存壯扮演的教授,他那句“馬尾巴的功能”,幾乎每個人都能學得很相像,而且往往和自己的任課老師掛起鉤來。
樣板大戲
“樣板戲”準確地說是“革命現代京劇樣板戲”,那是我國特殊時代產生的獨有的藝術形式。
樣板戲最大的特色是貫穿整部電影的唱腔。我們從沒有學過樣板戲,但耳熟能詳的唱腔我們都會,就像今天的流行歌曲,沒有專門學但都會哼上幾句一樣。在樣板戲中,主角都是“高、大、全”式的英雄人物,總要大段大段地唱,有時候會聽得不耐煩。不過也有好聽的,比如《海港》中馬洪亮那“大吊車真厲害,成噸的鋼鐵,它輕輕的一抓就起來……”還是蠻形象的。他們一邊唱一邊還要作出不同的動作,如《沙家浜》中郭建光的造型就很典型,大多是“泰山壓頂不彎腰”的樣子,引得我們紛紛模仿,因為這樣很“酷”。
樣板戲因為帶有“京劇”成分,所以也有不少武戲打鬥的,雖然是在舞台上演,但看得出實打實的功夫,這也是小孩們最喜歡的。比如《平原作戰》,比如《杜鵑山》,比如《奇襲白虎團》,還有一個以海島上發生的故事為背景的叫《磐石灣》的,在那時算是打得比較好看的。雖然打鬥戲有點像冗長的課堂時間結束後的課間十分鍾,但即使為了這短暫的十分鍾,我們也寧願忍受一個個殘酷而又枯燥的四十五分鍾。
樣板戲中有兩本芭蕾舞劇,一個是《白毛女》,另一個是《紅色娘子軍》,這裏表演的故事與我們從連環畫中看到的有些不一樣。不過,也是從那時起知道有一種舞蹈叫芭蕾,踮著腳走路,舒展著四肢很優美。由於不像其他電影中的動作那樣簡單,因而模仿起來比較困難。記得那時娘子軍的服裝還是很漂亮的,露腿的那種褲子很特別,看上去很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