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文學 當家做主人,學習文化最重要(2 / 3)

第六課 春耕

耕者有其田,這是千百年以來中國農民的夢想。這夢想終於在共產黨政權的解放區變成了現實。地主的土地分到了真正種田的貧苦農民手裏。“共產黨是恩人,幫助我們大翻身”。翻身得到自己田地的翻身農民在共產黨帶給他們的“春風吹,暖洋洋”裏,為了“有吃有穿不焦愁”的幸福日子,能不“多起勁”嗎?一幅解放區嶄新意義的《春耕圖》讓人振奮,仿佛讓我們聽到了耕自己田地的翻身農民歡快的吆喝聲。

第八課 勞動英雄大紅花

摘錄課文內容如下:

“新娘子,你出來,你的娘家送花來。”

“什麼花?”“牡丹花。”

“我不要,我要戴朵勞動英雄大紅花。”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在解放區的大生產運動中,勞動模範,勞動英雄,是最受人尊敬和最光榮的人。這篇課文通過新娘子和夫家人饒有情趣的對答,反映了解放區的廣大婦女,一反舊時以戴花抹粉為美的舊習慣,確立了勞動為美的價值觀。新娘子最後一句堅定、漂亮的回答,道出了翻身婦女對心目中最美大紅花的羨慕以及努力去爭取戴上的美好心願。

筆者想,學了這篇課文的小學生,回家讀給娘聽後,對娘說:“娘,家裏的活我幫著做,讓您省出工夫更好搞生產,早日去把大紅花戴回家……”

這與後麵第三十課的《豬羊》聯係起來看,讓人倍感親切。課文中一個個又懂事、又勤勞的邊區兒童形象在眼前活靈活現。

摘錄如下:

今年到處大生產,小錢幫家裏生產,他就養條豬,小李幫家裏生產,他就養隻羊……

反之,第九課,就斥責了不愛勞動生產的“二流真可恥”:“王有才,太不該,家裏生產不想做,吃酒賭錢樣樣來。妻是英雄漢,夫是不成才。”

第十課 開會和第十一課 遵守公約

“開會”和“公約”是解放區男、女、老、少初次接受的個人與集體相關聯的新生事物。

“民主”和“公約”的概念在這兩篇課文中以切實易懂的例子對小學生進行了啟蒙教育。

《開會》一課讓“大家舉手”來決定“解決地上不清潔”的辦法。至少,小學生學了,明白了“民主”的基本概念:大家的事情,不是某一個人可以說了算。最終還是要服從大家(多數)的意見,實際上也受到大人們的“公約”的影響。

第十四課、第二十二課、第二十三課

講的都是關於團結的話題

毛澤東在抗日戰爭期間給“抗大”有過“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題詞,把團結放在首位,可見團結對於革命隊伍的重要性。第十四課《團結在一起》就講了“小同誌”之間的團結以及團結的原則,摘錄如下:

大家都是小同學,

大家都是小同誌,

我們團結在一起,

不打架,不罵人,

你幫助我,

我幫助你,

大家一起學習,

一起工作,一起遊戲。

哪個不學好,大家一起來檢討!

對兒童進行這樣的關於團結的思想教育,對於他們參加兒童團,長大參軍都有著現實的教育意義。

後麵的兩課《螞蟻拖蜈蚣》、《樹多不會倒》,則通過兒童喜聞樂見的例子來補充說明“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

一個螞蟻,看見一條蜈蚣,

用力拖,拖不動,

幾個螞蟻拖蜈蚣,

用力拖,拖不動,

後來,

一群螞蟻拖蜈蚣,

齊心合力,

把蜈蚣拖進洞了。

——《螞蟻拖蜈蚣》

一棵樹獨個長著,就怕風,

小風吹來他就搖,大風吹來他就倒,

兩棵樹靠近長著,還怕風,

小風吹來還要搖,大風吹來還要倒,

許多樹靠近長著,不怕風,

小風吹來不會搖,大風吹來不會倒。

——《樹多不會倒》

第十五課 共產黨

第十六課 人民解放軍

這兩課講的是共產黨和黨指揮領導下的人民軍隊,這也可以說是課本的總綱。通過通俗易懂的例子,讓兒童懂得: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真理,人民解放軍為何是人民自己的隊伍,這些近似白話的句子。配上樸素親切的插圖,把軍民間“他們愛人民,人民愛他們”的愛心深入童心。

第十七課 看信

第三十課 做軍鞋

這兩課的內容與上麵的課文密切相連。

人民解放軍既是人民的子弟兵,又是由人民的子弟所組成。《看信》一課說的是在部隊裏的“二哥”給父母的家信,報告自己在人民軍隊裏戰鬥、學習、生產的情況。在解放區,像這樣的家信何止千封萬封,他們像勝利的捷報一樣,傳到千家萬戶的軍屬家中。

當“我”把這樣的信,念給不識字的軍屬大娘大伯聽時,小學生仰慕英雄的感情和由此產生的英雄情結,就深深地在幼小的心靈中播下了革命的種子。

摘錄《做軍鞋》內容:

咪咪咪,小貓來,來看大姐做軍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