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文學 腳踏著生命的大地
他呱呱墜地時正值早晨,兩條胖乎乎的胳膊歡快地向著這個陌生的世界一刻不停地揮舞,這活潑的新生命觸發了父母愛的靈感,於是有了一個富有詩意和想象力的名字——孔黎翔。
1980年11月的一天,秋陽絢麗,天空澄澈,小黎翔和小夥伴正高高興興玩著捉迷藏的遊戲,頑皮的小黎翔竟大膽地爬上了圍牆上的高壓變壓器旁。厄運正向他步步緊逼,無情的“電老虎”凶猛地向他撲來……
醫院,醫生會診:必須雙手高位截肢。淚流滿麵的父母心碎得絕望。還有人竟這樣勸說:“一個廢人還是趁早‘處理’掉算了。”
甚至有醫護人員也說:“還可以再生一個嘛……”小黎翔聽見了,拚命晃動著頭,大聲哭喊著:“爸爸、媽媽,可憐可憐我,救救我,我一定聽話!”媽媽緊緊摟著他說:“翔兒,你是媽媽的孩子,媽媽就是討飯也要養活你。”
在上海住院的日子裏,小黎翔口口聲聲嚷著:“我要讀書去!”一位護士感動了,她指導黎翔嚐試用腳寫字,小黎翔高興得又蹦又跳。他用腳趾夾著鉛筆抖動著練習寫字,夾一會兒腳趾就酸痛難忍,腰也像蝦米一樣彎得喘不過氣來。汗水“滴滴答答”濕了紙張,紙換了一張又一張,跌落的筆,夾起來一次又一次……
小黎翔從那天起直至半年後出院,從未間斷過用腳練習寫字,感動得醫院裏的同誌紛紛送來紙和筆。有的年輕的父母要去他寫的歪歪扭扭的字,去勉勵自己的孩子發奮學習。
出院回家在輪船上,海風吹拂起他那空蕩蕩的兩條袖管,海鷗不時地從船舷邊掠過,小黎翔的眼睛歡快地閃著光。陪伴在一旁的父母卻在暗暗發愁:學校還會接納這個失去雙手的學生嗎?
回到鎮海的第二天,一早就聽見有人敲門,並叫著“黎翔,我們來接你去上課!”媽媽打開門,一看是滿臉笑容的班主任金蟬琴老師和小夥伴們。黎翔一頭栽進老師的懷抱……
愛,使他小小的殘缺的身軀產生了意料不到的動力:他的學習成績處於全班中上,他寫的端正的字,名列全班鋼筆書法比賽的榜首……
以腳代筆,從頭開始,他學會了自己刷牙、洗臉、吃飯,還下定決心要為一天到晚辛勤工作的父母做點什麼。
一天,媽媽下班回家,像往常一樣輕輕地打開房門,忽聽到裏麵一間屋子有“刷刷”的聲音。她緊張地踅在門框邊,往裏張望,她看到了她那沒有手的孩子一隻腳不停地跳動,另一隻腳腳趾夾著細柄笤帚一下一下使勁地掃地。看著,看著,她突然搶前一把奪過笤帚,狠命地摔在地上,“哇”的一聲哭了。
“媽,你這是怎麼了?我能幫你掃地了,你應該高興啊!”淚流滿麵的母親看著她的這個倔強的孩子,忍不住又哭又笑……
小孔艱難而圓滿地完成了初中的學業,在全國精神文明標兵王遐芳伯伯和有關部門的幫助下,他進入了鎮海職業高中財會班學習。
財會專業的開山拳頭就是打算盤。常人三個指頭打,可他隻能一個腳趾承包了。二十四檔油滑的算盤子存心變著法找他的岔,心想撥一,上來的可是兩顆子,一節課的時間,汗爬雨淋,可答案跟人家準確的相差十萬八千裏。他明白這路隻能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他的腳趾磨去了多少層皮,大概隻有日日夜夜滴滴答答作響的算盤子知道。我不想贅述他的苦練過程,還是讓事實來說話吧:通過考核,他的珠算水平已達到國家普通二級水平——要知道工作多年的會計一般也隻有這個等級啊!應該說寧波市珠算協會贈給他“創珠壇奇跡”的鏡框不會言過其實吧!
小孔參加了工作,成了一個自食其力的人。有人說:你到這個份上,應該知足了。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他從小對中國的書畫,尤其是那雕刻在石塊磚頭上的文字、圖案有一種特殊的喜好。當他認識到這也是祖國引以為自豪的燦爛文化時,發誓要入門探索,采擷到藝術之花來奉獻給祖國母親,報答愛護他的人們。他一本又一本臨摹名家字帖,他一幅又一幅練習中國畫。他毅然用腳趾夾起鋒利的鋼刀和冷冰冰的石頭:腳割破了,鮮血滴紅了石頭,吸幾口冷氣,傷口用橡皮膏一貼;買不起太多的刻印石頭,隻能將僅有的幾塊磨了刻,刻了磨。長長的一塊印石,最後磨得僅留下薄薄的一片,桌麵上卻積起了一大堆粉末,嗆得他連連咳嗽。他給自己取了一個藝名“頑石”,看起來他是“咬定青山不放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