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兆民:耕耘在民間文學的沃土上(2 / 2)

該書搜集記敘了千百年來我國勞動人民在生產實踐中凝聚的智慧和汗水,全書共搜集了1156條農諺。按糧食作物、經濟作物、瓜果蔬菜、花卉草藥、禽畜鳥蜂、海產魚草、淝水、管理、防病治蟲、農業氣象和其他農事、農諺歌謠的次序排列編著而成。雖然目前的氣候和環境有所變化,然而這些農諺在現實的生產上依然具有實用價值。

《寧波農諺集錦》若不加以搜集整理,傳承發展,將煙消雲散,湮滅在曆史的長河中。

《寧波農諺集錦》於2009年被列入寧波市級非遺名錄,獲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入圍獎。

《王瑞伯傳奇》

寧波王瑞伯,20世紀50年代在寧波一帶流傳甚廣,王瑞伯拳打天妃宮,智取怪和尚。《王瑞伯傳奇》由寧波出版社出版後,深受讀者的好評,寧波有一位周總看了此書後,當即與上海獻文影視有限公司法人聯係,準備拍攝電視連續劇,後因經費問題擱淺。

《四明風雲》

2009年,上海極光影視廣告有限公司Magic影視製作中心的獨立製片人,陳盈穎先生來訪,共同創作了30集電視連續劇《四明風雲》,並撰寫詳細拍攝提要。後因投資原因,拍攝未成。

《四明風雲》故事記述了龍盤虎踞、奇妙莫測的四明山區,在哀鴻遍野、夜梟悲啼的歲月裏,革命先烈陳愛中、呂雲洲、李敏等狂歌傲笑,橫戈而戰,用生命和鮮血譜寫的革命之歌,感動和教育了山區的民眾。故事以人們口頭流傳的,以一個山民的愛恨情仇為主線,展現了一個普通群眾走上革命道路的鬥爭史。

《田野精靈》

因寧波天之鷹影視動畫有限公司總經理朱軍先生之邀,我創作了96集動漫科普故事《田野精靈》。故事描寫了天榮莊園內,以小蜜蜂晶晶和泥匠蜂妮妮為首的一群愛憎分明的精靈們,為了保護新品種油菜不受蚜蟲的侵害,經過千辛萬苦,邀請來七星瓢蟲,從而戰勝蚜蟲和其密友黑頭多刺蟻的科普故事。故事跌宕起伏,爭鬥驚心動魄。目現全書已創作完成,即將出版。

《四明龍脈》

這是一部反映明代嘉靖年間,出生在鄞西章水洪家車村的堪輿大師目講僧名譽全國的書。他在江南一帶,尋龍點脈,觀水化煞,為百姓堪輿,鄞西高橋宗祠、佘家祠堂、鳥紗漕頭等,都是他的作品。

目講僧那愛恨情仇、悲歡離合、撲朔迷離的人生故事,於20世紀60年代曾在寧波一帶流傳甚廣。

《四明龍脈》一書,記敘了目講僧堪輿與愛情的傳奇故事,從而滲透了堪輿的經典,書中用現代科學水文、地質、生態,宇宙、星體、氣象、磁場、人體與微波的理念,來解釋易學中的風水,是一部深入淺出的堪輿入門書。全書十五餘萬字,在2012年6月18號擱筆完成,通過努力準備由相關出版社出版。

《歲月痕跡》

這是一部紀實長篇文學,記錄了鄞西章水長沙潭村,千百年來的歲月痕跡,窺一斑知全豹,落一葉而知秋。以一個村莊千百年來發生的人和事為主線,描寫了莊氏族人的政事風雲、地貌環境、古今韻事、民間傳說、風雲人物等。在編纂的過程中,查閱了大量的史料,走訪了健在的老人。本書真實而生動,從而折射出江南水鄉的變遷。全書共十萬字,已完成初稿,準備整理出版。

《逆水行》

是一部長篇兒童文學作品,反映了農村小學生的校園生活。初稿已完成,在整理修改中。

《瓜園記》

是一部長篇反映農村題材的作品,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農村裏一群年輕人,與傳統思想作鬥爭的故事。初稿基本完成,在整理修改中。

《乾坤玉尺注釋》

是明朝嘉靖年間,名譽全國的堪輿大師目講僧,他在一生的尋龍點脈中,記載下了兩部大作:《尋龍點脈》、《乾坤玉尺》。

《尋龍點脈》一書,已被目講僧本人在寧波南門外袓關山八角樓下扯毀,而《乾坤玉尺》一書在奉化沙田村李善海的老房子內找到重抄本。因正本破舊不堪,於民國二十五年重抄。在原書詩畫的基礎上,加上詳細的注釋,供後人參考。

發表在縣市以上各級刊物的短篇民間故事有:《良心堂藥店》、《龍須草》、《江邊奪糧》、《梁聖君治蟲》、《恒德堂雜貨店》等十餘篇。

甜酸苦辣一味全有。心不老,人就不老,夢想一生,守望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