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主編的《鄞縣誌》,既是對民國以來鄞縣史誌優秀傳統的繼承,又是對新時代史誌學科的闡發,成為同時期史誌領域的標榜。
他滿懷激情的讚美人類、讚美曆史、讚美民族、讚美家鄉、讚美一切人間的美好!
他所著述的散文集《屋簷聽雨》、《隨風飄散》;文史類著作《重讀中國曆史》、《曆史之美》、《創世紀第二十章》、《國學概說》、《地中海的秩序》、《市井》;地方文化類著作《寧波老城》、《寧波老牆門》、《寧波老俗》、《話說鄞州》、《風雅南塘》和《活色生香寧波話》、《天童道上》、《上海城市旅行筆記》等;還有《金融道》、《陽光道上》等工商類著作,《文藝複興三傑畫傳》、《揚州八怪畫傳》等藝術類著作,無不令學界、業內人士乃至社會讀者群體交口讚譽;他一生所取得的文化成就不勝枚舉,贏得了所有認識他、與他同事,或未謀其麵但識其文的讀者諸君的尊重。
勤奮耕耘 慈孝友睦
周時奮先生一生勤奮耕耘,忘我工作;但知奉獻犧牲,不計名利得失;待人接物敬重孝友,急人所急有求必應;博古通今堪為人師,提攜後進不遺餘力。他勇於創新,傾力把優秀的現代化企業精神和先進的文化理念,融入工商企業提升發展的戰略實踐中;他虔誠探索,一心把地方文化傳承發揚的高尚精神留駐當世,啟示後人。
2003年以來,在文化創意領域,他帶領廣大同人為寧波市內外公共空間、旅遊、商業等近30個環境項目開展了人文設計,在國內大學開創了多學科集成的空間環境文化創意的實證研究領域,其中鄞州區法院“法文化”環境創意及布置,成為最高人民法院“法文化”建設的典範,在全國法院係統產生了很大影響。
周時奮先生知識淵博,文思敏捷,出口成章,下筆成文,高屋建瓴,富有遠見卓識,他的業績不勝枚舉,贏得了認識他或合作過的同事、同人們的一致讚譽,他是當代寧波文化的一支標杆。
他慈孝友睦,待人真誠,敬重前輩,尊重他人;熱心扶掖、鼓勵寧波文化領域的諸多後學,凡事有求必應,樂於助人;熱情洋溢地為寧波近60位作家、文史學者等的著述,包括普通文史愛好者的文稿精心撰寫序跋;還經常受邀出席各級各類文化方麵的座談會、論證會、研討會,指導、幫助他人不遺餘力,無私無怨。他不愧為寧波當代文化建設的主要領軍人物之一。
周時奮先生淡泊名利,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一心以工作、事業為重,樂在其中,率性為文,忘我工作。在鄞縣宣傳文化係統工作期間,因工作需要,曾經一人同時兼任六個局長級職務。在期工作期間,鄞州創辦了國內縣(市、區)級品位首屈一指的鄞縣報、鄞縣電視台,編纂了《鄞縣誌》。在他主持寧波市文化局工作期間,文化局銳意進取,把寧波文化的發展高起點地融入國家文化事業發展的戰略和國際化、現代化趨勢,致力於寧波曆史名城保護和建設,策劃了第一至第三屆寧波國際服裝節開幕式、全國舞蹈“荷花獎”彙演和全國“群星獎”廣場舞蹈彙演等寧波文化史上首次具有全國性影響的大型文化活動,提出了寧波實施“三江文化長廊”和城市CBD“天一廣場”建設方案,籌建了寧波文化中心等。在杉杉集團和華茂集團工作期間,他積極參與了這兩家國內著名企業發展戰略、文化戰略和行政管理方略的製定和執行;幫助華茂教育集團理清興校辦學理念,促進了民辦教育和國際教育的戰略轉型和發展。他先後撰寫並出版了40多種著作,還給這個世界留下了《空間環境的文化創意》、《說出塵封的故事——博物館大綱集》、《書頭篇尾——周時奮序跋集》、《故土家園》和《月冷銀河》等近20種待整理出版的文稿、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