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事經緯 四灶浦二百餘年之巨變(2 / 2)

三十多年前,慈溪縣政府於1977年規劃發掘了“四灶浦工程”, 四灶江南北一線開通,村中段重新開掘。為了改變生活環境,追求子孫後代的幸福,也為了更多慈溪人的幸福,四灶村民積極響應了黨的號召。從此,九甲江填平了,百唸江成了曆史;新掘的村中段和拓寬挖深的村南、村北段直線貫通,江水也往北直接排入了杭州灣海道,四灶村結束了澤國的故事。那時四灶江水上交通便捷繁忙,南來北往的農船交叉而過,纖夫的吆喝聲和船櫓的吱嘎聲不絕於耳,那些運輸船隊機器的轟鳴聲和艄公驕傲的眼神,更使農民們羨慕不已。四灶江變名“四灶浦”,成為慈溪中部最重要的水上交通、行洪排澇的大通道。

三十多年來,慈溪市的社會和經濟突飛猛進,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的推進,快速便捷的陸上交通網迅速鋪開,四灶浦的水上交通功能逐漸退出了曆史舞台。由於村中段四灶浦兩岸密集的民房臨江而建,沿江道路狹窄無從拓寬,如今四灶村成為勝山鎮陸上交通最落後的村落。“大路大發,無路不發”,交通的不便,嚴重製約了四灶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還有,隨著環境的汙染,近幾年來,四灶浦水質變綠發黑,每逢雨汛,上流大量垃圾漂流下來,雨後常滯留江麵,發出陣陣惡臭,既影響村莊整潔,也嚴重妨礙人們身體健康,江水成了四灶村人的一塊心病。昔日讓人眼饞的江邊村落,如今變成了交通落後、環境髒亂的地方。四灶村的人們渴望變革現狀。

如今,四灶村的人民有了大福音。2010年,慈溪市人民政府規劃了“四灶浦拓疏工程”,該工程是我市規劃實施“三橫十一縱”骨幹河網之一,是中部地區乃至中心城區主要的行洪北排通道,被列為省級重點工程建設項目。從大的方麵講,這是市委、市政府為改善我市水利基礎設施條件,提高抗禦旱澇自然災害能力,促進中部地區乃至全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從小的方麵講,四灶村落段江麵水生態環境恢複有望,從此可去掉四灶村人的一塊心病。拓疏後的四灶浦,寬七八十米,村中段兩岸石砌,兩邊岸上均建綠化帶,公路寬敞,沿江發展為市休閑景觀大道,這是切實改善全村居民生產、生活條件千載難逢的好機遇,是順乎民心、利家利國、惠及當代、造福後世的大好事。我們完全可以想象:江水清清魚起波,馬路平平車無塵;兩岸綠蔭笑語中,一股涼風浦上來。“四灶浦拓疏工程”的實施,也為周邊村落乃至勝山全鎮帶來區域發展優勢。

拆遷後的四灶村將加快融入新農村的建設,我作為一個四灶村人,為四灶浦拓疏工程的實施歡欣鼓舞。二百多年來先輩們努力改造生存環境、追求高品質生活的願望,在我們這一代將變成美好的現實。我們一定要繼承前人辛勤開拓家園之優良傳統,抓住機遇,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把我們的家鄉建設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