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事經緯 錦堂學校的四首校歌(1 / 1)

史事經緯 錦堂學校的四首校歌

◎沈文田

1909年5月26日(農曆四月初八),吳錦堂先生親自主持錦堂學校成立大會,請名儒林世濤題寫校名,聘奉化名士江啟鯤為校長。錦堂學校初為七年製兩等小學,1910年後建立農業中學,改初等小學為附屬小學堂。1911年底,江啟鯤先生辭職,教員樓艮先生繼任校長。其時,校歌是:

句餘之北東山陽,宏開講肆遺澤溯錦堂。田廬彌望,海桑蒼蒼,吾儕學習當自強。朝乾夕惕同生活,勤勞樸素守我常。手腦兼施齊努力,祖鞭先著趁時光。

這首學校初創時期創作的校歌,原有曲譜,已經失傳。關於歌詞作者,眾說不一,有說是首任校長江啟鯤先生所作,有說是教員樓艮先生(字琴五)所作,也有說是吳錦堂先生特請一位當時的清廷翰林寫的,還有說是吳錦堂先生在日本自己寫了送來的,紛紛紜紜,很難定論。此校歌隻流唱了兩三年。

1912年春,樓艮先生繼任校長後,複辦兩等小學,改校名為“私立錦堂學校”。樓琴五先生親自作校歌一首:

四月初八浴佛日,是我錦堂開校時。好時光,好日子,打破世界舊迷信,實業思想從此始。農與桑,齊發展,培育群英奠國基。勸諸生,惜寸陰,錦繡前程共勉之。

這首校歌勉勵全校師生,珍惜光陰,改革創新,銳意進取。從1912年至1931年省政府接收學校期間,學生除本鄉人外,尚有甬、奉、姚、鄞等地慕名而來的平民子弟,學生最多時逾千人。由於學校設備完善,教員學識淵博,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較著名的如:沙孟海,著名書法家,是錦堂學校第二屆高級班學生;陳之佛,著名的花鳥畫大師,是農校預二科畢業生;盧守耕,曾任浙江農學院院長兼農藝係教授,是農學科學生;卓蘭芳,中國共產黨著名活動家,是錦堂學校第二屆高級班學生;等等。

1931年8月,錦堂學校增設師範科。1933年,改校名為“浙江省立慈溪錦堂鄉村師範學校”。新中國成立後,學校改名為“浙江省立慈溪錦堂師範學校”。1955年增設初中部,1956年師範部遷至餘姚梁弄,改為餘姚師範學校,原址辦慈溪二中。1984年4月,寧波市人民政府決定,學校複名為“浙江省慈溪錦堂師範學校”。著名書法家、省博物館館長、西泠印社社長、校友沙孟海先生欣然為錦師題寫校名。杭州市文聯副主席、杭州市作家協會主席、校友薛家柱為校歌重新作詞:

大海隱隱相望,小河靜靜的流淌。口字形的樓房啊,有誌於教育的青年相聚在一堂。清晨,奔跑在操場上;傍晚,漫步在田垟。七十年的歌聲多愉快,多少英才就在這裏成長。嗬,錦堂!哦,錦堂!教人留戀難忘。嗬,錦堂,錦堂,當我們遠奔他方,也會在那裏發出錦堂閃閃之光。

這首校歌是1984年學校恢複原名時,由校友薛家柱作詞、作曲家周大風作曲的,一直流唱到2002年普師停辦。

1992年,錦堂師範搬遷至滸山,與慈溪市教師進修學校合並,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的體製,對外仍稱“錦堂師範學校”。東山頭原址辦“慈溪錦堂職業高中”,2008年,成為國家級重點職高。其校歌為:

曆經歲月風雨,跨越百年滄桑,三北大地崛起一所巍巍錦堂,先生英明,教育興邦,造福桑梓,萬人敬仰。修能立業,注重實踐農桑。修身立世,引領道德時尚。啊!起步錦堂,圓夢錦堂,繼往開來,育出一片桃李芬芳。

乘著時代春風,沐浴金色霞光,師生團結譜寫嶄新華章,勤勞園丁,激情飛揚,莘莘學子,奮發向上。車笛歡歌,一展校園風采。紡機輕唱,編織教育春風。啊!起步錦堂,圓夢錦堂,攜手同心開創錦堂新的輝煌。

這首校歌題為“圓夢錦堂”,由李道一、楊孟其作詞,胡芬佳作曲。至今流唱於錦堂職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