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渠道打開後,我們有了市場需求量的底氣,為指導農民種植結構改革提供了信息,讓農民吃下了“定心丸”。農民也感到收益上比單一的棉花、蠶豆、大小麥種植更高,積極性被調動了起來,紛紛根據市場的需求改種各類經濟作物。勝北的農產品結構徹底地改變了,多種經營得到了全麵發展。
幾年下來,出現了“西瓜大王”金華年(曾擔任慈溪縣政協委員),連續幾年,用地膜覆蓋,創造西瓜畝產一萬斤的曆史記錄,被評為慈溪縣農業勞動模範;黎陽葡萄專業村;建立了大批的蔬菜生產基地,與城市“菜籃子”工程掛上了鉤。尤其是被慈溪冷凍廠(海通公司的前身)列為第一家生產種植青刀豆的基地,雙方合作一舉成功,產銷關係已延續了二十多年。海通公司至今還在勝北一帶收購青刀豆,為帶動全鄉的產業結構改革起了引領作用。
農村經濟發展迅速。全鄉總產值由1984年的1882.98萬元,增長到1986年的2831.86萬元,增長率達15.04%。經濟結構也發生變化,農業由26.36%下降為19.79%;副業由32.55%下降為28.8%;工業由41.08%上升為51.4%。農民人均收入也由1983年的479元,上升到1984年的565元和1986年的675元。1984年的10981個勞動力,勞力結構中從事種植業的有8707個,從事工業的974個,從事商業、建築、動輸、畜牧業、手工業等1300個。一個純農產業地區,走上了多種產業經濟的路子,農民的人均收入迅速提高。
勝北鄉農產品訂貨會促進了產業結構的調整,幫助農民致富,引導農民走向市場,融入市場經濟,為農村的改革開放取得了成功的經驗,不但贏得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而且引起了省政府的關注。1985年4月11日省農業廳調研組駐進勝北鄉,省農村政策研究室顧益康主任多次前來調研,並留下工作人員蹲點總結經驗,撰寫材料。1986年1月16日,寧波市農業工作會議召開,我代表勝北鄉人民政府作《農村產業改革,政府指導幫忙》的典型發言。1985年9月4日,日本國“加騰吉株式會社專務取締役”前穀良典先生和日本國長期信用銀行駐滬辦事處首席代表加來洋二郎,同來勝北看蔬菜生產情況,考察出口事宜。1986年4月8日,王惠民縣長帶領省委黨校舉辦的縣長班領導們觀賞葡萄村,寫出調研報告,全省推廣。1986年9月14日,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副秘書長、農委主任鍾伯榮來視察葡萄村生產狀況,並向村民們說:“我會向李德葆副省長彙報,讓他也來看望大家的。”村民們倍感親切。當時,李德葆是分管農業的副省長。時隔不久,同年11月28日上午,鄭斌瑞常務副縣長陪同寧波市副市長孔憲旦、浙江省副省長李德葆到葡萄村視察。勝北鄉被評為1986年度浙江省農經工作先進集體,同年12月27—29日,我參加了在杭州召開的“浙江省農經工作先進經驗交流會”,會上發言並授獎。1987年4月,出席在山東召開的全國農業經濟先進工作會議。
回想起自己親曆的農產品訂貨會的全過程,開農產品訂貨會的曆史先河,取得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成功,使農民順利地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代,為農民致富做過實際工作,感到無限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