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有那麼幾招 麵對小聰明(1 / 1)

(四)有那麼幾招 麵對小聰明

2011-4-19 10:19

欣兒絕對是個聰明的孩子,從小就會看人眼色行事。但也因此滋生出她總能想出一些別人想不到的鬼點子,來忽悠老師,忽悠同學的壞習慣。課間進教室,看到班主任正了解孩子犯錯情況,一打聽,原來又是欣兒,為了逃避老師的責罰,將別人寫的東西占為己有,改個名,交差了事。

這樣的耍小聰明事件班級中還真不是第一次出現,也總是那些表麵看上去聰明伶俐的孩子。碰到這樣的事件,該如何解決?太當回事,狠批,好像不妥,孩子耍小聰明也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無奈之舉。就說欣兒吧,是課堂上講話,被班主任老師罰寫數字,為了少寫,拿別人寫的濫竽充數。不批,絕對會讓這樣的孩子滋生懶惰陋習,並繼續被這樣的孩子耍弄。

1. 談話。講事實明道理。談話也要有技巧,要針對不同的對象選擇談話的場景,談話的方式。對初犯,並且膽子比較小的,可選擇下課時,有學生在場,但不一定能聽到,讓孩子感到難為情但又不是太難堪,以示警戒。對膽大包天者,則要抽晨會當眾示威,聲音要大,讓他害怕難堪,以便能震懾住,不再讓他繼續犯錯。

2. 懲罰。孩子犯了錯,一定要賞罰分明。孩子本來是想耍小聰明偷懶,通過適當的懲罰,讓孩子認識到耍小聰明一點用都沒有,反有偷雞不成蝕把米的風險,以後還是不要再做了。曾經有個同學就被我製止住了,默寫錯了,抄寫的時候從錯字裏挑幾個抄抄,跳了好多。一開始可能比較少,沒被我發現,忽悠過去了,以致做回家作業時也開始偷懶。一次少做了很多,非常明顯,我抓了個正著,一個一個給她數,沒寫的一個一個罰寫。後來連續幾次批她的作業特別留心,一個一個數給她看,她也就再沒犯過類似的錯誤。

3. 反思。孩子耍小聰明必定是有前提的,一般不會,要耍肯定是完不成任務或者心不在焉。因此,談話懲罰過後,教師一定要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有過激的,過度的,以至於讓孩子覺得目標要求太難,教師應及時調整。

如何正確對待,各有千秋,很難找到標準科學的答案,但要做的是要了解,要因人而異,要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