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有那麼幾招 唱白臉
2012-3-21 17:27
家庭中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分工,常常是一個唱白臉(嚴厲批評),一個唱紅臉(寬容鼓勵)。或嚴父慈母,或辣媽善爸,一個蘸白糖,一個抽鞭子,這樣配合教育孩子是好處多多的,是成功家教的一種範例。
我們老師又何嚐不是這樣呢?我們常常戲稱低年級的語文老師和數學老師是班級的爸爸媽媽。班主任是媽媽,像老母雞似的蹲在教室,護著看著那些嘰嘰喳喳的小雞仔;協管老師則是父親,平時協助老母雞擺擺威嚴,外出保駕護航,偶爾母親不在時,他也要肩負起既當爹又當媽的重任,圍在小雞旁邊,一絲都不能懈怠。
我當了整整15年的低年級班主任,以往我這隻老母雞似乎常常承擔的是班級中慈愛母親的角色,給各個層次的孩子鼓勵,鼓勁,加油,關懷。更多的表達方式是微笑,大拇指,好言好語。如今不當班主任了,發現這樣的角色已經由班主任黃老師光榮地勝任了,偶爾自己由於習慣使然,卻失望地發現,孩子們對於忙碌的我的依戀,比不上他們的媽媽,他們的老母雞,他們的班主任黃老師了。在孩子的教育上,唱紅臉的主角不再需要我了,倒是孩子們常常那麼貪玩調皮,需要一位唱白臉的父親來督督。
紅白相配,教育不累,我欣然地擺起了架子,偶爾瞪起了眼珠子,亮起了嗓門,在紅臉不起作用的時候,唱起了白臉,給孩子心浮氣躁的時候潑潑冷水,頑皮過頭的時候施加壓力,拖拉鬆懈的時候“抽抽鞭子”。角色的轉變使原本善良怯懦的我很不習慣,但為了孩子,我得唱唱白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