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鄉情隨想 閑話春節禮儀(1 / 1)

?第五篇 鄉情隨想 閑話春節禮儀

“臘八”剛過,三九才開頭,離春節還有好長一段時間,可人們迎春的熱情卻不斷升騰起來。媒體每天報道“春運”啦、春節物品供應啦、春節聯歡晚會節目準備啦;還有諸如各地各級政府訪貧問苦送錢送物的忙碌,民工為回鄉過春節購買回鄉車票冒嚴寒徹夜排長隊,大學生對放假回家交通的憂慮,台胞回大陸春節包機的安排,商家煽動節日氣氛的勁道更是日盛一日,尤其是年輕人早早就忙忙碌碌地為籌劃過春節,又是打電話,又是發短信,又是發E-mail,抑或通過QQ商討,硬是把節前的氣氛煨得熱烘烘了。不過在老人們看來,不管你如何費力精心籌劃,現時過年過節總歸與從前我們年輕時過春節那一套離了譜,走了味了。

老底子我們寧波人把春節看作一年中最大、最重要的節日。由老一輩一代一代傳下來,從除夕夜起,過春節依照傳統陣式來進行,不可亂了板眼。春節不光是吃喝玩樂、走親會友的好日子,其講究的一是“親”字,二是“禮”字。

所謂“親”,就是節日裏祖、父、子、孫以至曾孫輩統統聚攏來,不管你人在何處,除非有特殊情況,否則都得在除夕前趕回到家鄉團聚。過去,寧波人老觀念,過年親人歡聚既顯示親情,又是尊嚴、福壽的象征,甚而是對家族力量的炫耀。年卅夜(如果隻有年廿九也叫年卅)祖孫三代、四代甚至五代濟濟、歡聚一堂熱熱鬧鬧吃完年夜飯(也有等到正月初一拜歲時),年老的祖、父輩給子、孫輩分送過紅包“壓歲鈿”後,便高高興興地各自回房睡覺,兒孫輩則放縱地守起“歲”來。有的相互敘舊、聊天,有的打牌。小孩放鞭炮,玩各種遊戲,如果碰巧下過大雪,便堆雪人、打雪仗。女眷們隻好辛辛苦苦忙碌起準備正月初一全家老小一天吃的主副食來:切年糕,包湯團,切菜斬肉,因為按老規矩正月初一是禁止動刀的。到了年卅夜十二點或叫作“零時”,便放起炮仗來。照老規矩一般是隻放三響炮仗,也有人認為年卅夜炮仗放得越多越響,表示這家人家越富貴越強盛,來年會越興旺發達。不過,再多也無論如何沒有現時炮仗放得凶猛。

所謂“禮”就是從正月初一起有一整套禮儀禮節,得按部就班,不可亂套。這一天清晨,晚輩得先向長輩叩拜年禮,並說一些比如“健康長壽”“福如東海、壽比南山”之類祝願話。長輩則說一句諸如“長命百歲”“萬事如意”“恭喜發財”等。接著敞開大門放“開門炮”三響。等漱洗完畢,全家老小都要穿戴整齊由長輩率領按輩分序列的子孫們,向已經上供的祖像上香點燭,跪地禮拜。這些禮數,越是有錢的大戶人家越是講究。我們小戶較貧困的人家就不會受這麼多禮數約束。我小時候在正月初一老清早起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急急忙忙跑到父母床前,攤開雙手討一個銅板壓歲鈿就心滿意足了,早把年卅夜大人教的拜歲啦、講吉利話啦忘得一精二光。不過放開門炮仗和吃湯果、不掃地、不動刀剪、不走親、不待客、不倒馬桶和不講不吉利的話,這些規矩,不論貧富都是認真遵循祖訓的,小孩子也絕不違規。正月初一晚上要睡得早,睡前要放“關門炮”三響。從正月初二開始方可出門走訪親友,相互宴請,直到正月初五過後結束。

現在過春節三天法定假日加兩個“雙休日”共七天時間,對於老年人來說,無所謂是長是短,而且感覺似乎與平時也沒多少差別。但是看著年輕人為過傳統新春佳節而籌劃許多各具新意的創新活動,即便仍戀念著從前許多繁文縟節,也不得不認同新時代新風尚。 ?

2006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