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鄉情隨想 過年的感覺
春節已經輕輕地過完了。節日裏的感覺是:去飯店熱熱鬧鬧地吃喝,在家裏冷冷清清地過節,除了一個“吃”字還留在記憶裏,其餘一切甚至還不如平時來得有趣,這都是因為往年春節少有的天氣造成的。
從大年三十前單位裏集體吃年夜飯開始,除夕夜全家老小在酒店吃團圓飯,一直到正月初七,或是來了客人請吃,或是親朋盛邀吃請,還有親戚結婚喜慶吃喜酒……幾乎每天中餐、晚餐都得冒雨去飯店、酒家裏吃喝,今年春節簡直成了“雨水節”“吃節”。其實吃原本並不輕鬆,冒雨去飯店吃負擔就更重。我平時在家裏吃一餐飯,用不了五分鍾,節日在酒店裏吃喝,至少要一個鍾頭,有時甚至兩三個鍾頭。我不會喝酒,吃的又不多,在酒席旁坐不了多少時間便覺得肚飽氣脹,若是提早離席又怕掃了大家興趣,隻得擱筷坐等,由此尤其感到疲憊。所以在我來說,今年春節留給我的滋味,除了豐盛菜肴鮮美外,更多的感覺是吃得十分吃力。
上飯店、酒家吃喝,吃力歸吃力,畢竟在那段吃的時間裏是相當熱鬧的,特別是吃那餐年夜飯的場麵最符合“過年啦”的時空場景。難怪有人說,吃年夜飯,與其說是吃酒席,毋寧說是吃溫馨、祥和的熱烈氣氛。更何況是從自己腰包裏掏出鈔票來“埋單”,吃得更安心、開心,加之吃了年夜飯之後燃放煙花爆竹,把除舊迎新的激情引發到了高潮。
回想起早些年,家家戶戶春節前最忙碌的是置辦年貨,尤其是在年貨展銷場裏排隊購物,每買一樣東西都得排好幾個鍾頭的隊,有時等隊排到貨卻賣光,最讓人煩心和吃力了。接下來是殺雞拔毛,洗刷刨刮,剁餡裹皮,蒸煮炸炒,忙來忙去重頭戲是為了辦好一頓年夜飯,老伴每年為此而辛苦得連吃年夜飯的胃口都沒了。現在吃的東西五花八門多得隨揀隨挑,隻要有鈔票,在超市和小菜場裏就能買到山珍海鮮、南北幹鮮果蔬、本地土特產、主副食品等等應有盡有的年貨,不必憑票排隊或“搶購”。如今,發展到改在飯店酒家去吃年夜飯,那就更省事方便,而且更有意思。每年離年三十還有好幾個月,不少人家搶著揀最好的大飯店登記年夜飯包廂,遲了還搶不到包廂桌位。
在酒店吃年夜飯省力是省力、熱鬧是熱鬧,可我家一大桌年夜飯酒席這筆花銷,要是用作我和老伴兩人日常開支,恐怕一個月也用不了這麼多,為此總歸免不了有點“肉疼”。
往年春節,子女孫輩們利用假期去各地旅遊,今年天公不作美,天天或雨或雪不止,把大家困在家裏。我們這一大家老小十好幾口人,盡管一年到頭難得長時間歡聚一堂盡享天倫之樂,可老小三代對下棋、玩牌不感興趣,其他活動項目又設計不出大家都感興趣的載體來,於是隻好坐在家裏嗑瓜子、喝茶、聊天、看報、讀書、看電視、上網,孫輩們還得埋頭完成學校布置的繁重寒假作業。整個春節長假天天如此,連我這個老漢也覺厭煩得很。尤其難熬的是室外雨聲淅淅瀝瀝不斷,室內氣溫冷絲絲寒氣襲人,空調時間開長了既會使人頭昏腦漲,又不舍得花費鈔票,結果使本該興高采烈的節日氣氛大打了折扣。 ? ?
2005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