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鄉情隨想 夏夜古塘(1 / 1)

?第五篇 鄉情隨想 夏夜古塘

今年入夏以來,連日高溫酷熱,把人們蒸烤得透不過氣來。挨過了白天煎熬之後,一到太陽落山、晚飯之後,大家便不約而同地尋覓可資乘涼的地方,人們選準了古塘景區為納涼好去處。

每天夜晚,人們或一家老小相隨,或青年情侶相依,或鬢霜老伴互攜,或鄰裏好友結伴,三五成群,首尾相接,以望海樓為中心,沿著古塘下水池邊的甬道,身心放鬆地笑談緩步,驅散了一天來的悶熱煩躁。更為精彩的是,在古塘墩路燈下,許許多多來此納涼的市民,或鋪上席子,或搬來椅凳、甚至可折疊的躺椅,有的幹脆就坐在塘路或草地上,開懷納涼,望著靜空繁星,涼風拂麵,暢抒心聲,沉浸在無比的愜意之中。我突然發覺古海塘好似一條長龍,遊動在無垠的夜空中,攪動起古往與今來的滄桑變遷,構成了城區夏夜獨特的風景。這是一幅古與今、人與自然融為一體、靈動的絢麗畫卷。置身於如此引人入勝的美景中,能不為之陶醉?她使我頓悟:這大概就是生態型城區的景致吧,是時代前進的步伐,加速催生了她的到來。

夏夜乘涼原本就是人的一種本能,是從幼兒起便開始自然而成的習慣。記得兒時每當夏夜,我們一家人與左鄰右舍,坐在家門口,燃著艾繩,大人們聊著天,小孩們捉迷藏、數星星、唱著老輩人傳下的兒歌,玩夠了就躺在大人懷裏或小桌子上睡覺,為的是逃避屋裏的悶熱。如今,還有誰家沒有電風扇?連裝空調也不稀奇了,再熱的天躲在家裏也是涼快的。可是,人造的涼快使人感覺不舒服,開著空調,關門閉窗,空氣不流通,把人憋得難受。回歸自然,這是被現代化“逼”出來的。夜晚散步在古塘下,納涼在古塘墩,便是人們向往自然的一種必然選擇。那夕陽餘暉,徐徐涼風,清新空氣,悠悠古景,還有那陣陣花香,當人們盡享大自然無私無償的施舍,心曠神怡之時,怎能不聯想到這千年古塘煥發青春的由來呢!

我愛自然的美,愛古塘的曆史,愛夏夜裏似長龍一般遊動起來的古塘美景!

2003年7月